,这淮夷诸小邦,也是很有可能再卷土重来的。”
这话是明晃晃的威胁,可使臣却不得不一字不落的转告给周伯。
周伯叹口气,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弱国无外交更无话语权,不外乎如此。
春日与盟到来前,孟扶光跟着俞白景把周国边境转了个遍。
不得不说这些淮夷人特别会挑,从邢国那寒苦的地方一路迁移,最后竟停留在这么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所以如今心更野了,更不得把整个周国都吞食进去。
周国风光很好,周国人也很会享受,隔着一道边境线,孟扶光已经见了无数周国年轻男女出门踏青。或是泛舟湖上或是山林漫步,都格外的浪漫而随性。
俞白景也带孟扶光去玩了,但孟扶光一向是个务实的性格,大多时候都可能会败兴而归。
百里竫后来终于忍不住了,私下里给孟扶光说:“国君在讨女公子欢心呢,女公子何必处处防备?”
孟扶光被说的一愣。
再回首去看俞白景时,果然发现这人常常用苦恼的神色看着她。
孟扶光有些不解,俞白景是有上一世记忆的人,按理说虽有喜欢,但应该对她的恨意更多,怎么如今的所作所为变得古怪了起来?
百里竫说:“喜欢一个人,自是只看到她的好处,下意识忽略她的不好。这有什么奇怪的?”
孟扶光把这话记在了心上。
后面再陪着俞白景出行,便会去特意关注俞白景的行为,却发现俞白景的注意力大多数都在她身上。
偶尔两人无意间对视,又会措不及防的避开。
孟扶光总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被打碎了,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这样古怪的气氛中,迎来了诸侯与盟的时间。
与盟地点定在了周国边境,俞白景定的,来的人却不多。
孟扶光私下听俞白景说过,诸侯会盟多是商讨一些事务,共同发展或是互通便利。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彰显国之威严。
俞白景作为最年轻的国君,提出春日与盟之事,来的都是给他面子,不来的自然也是瞧不起他。
所以邢国第一个没来。
一来是邢国的确太远,二来邢国人蛮狠,邢公连王室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会在意一个小小的俞国。
所以他不来也算是在俞白景的意料之中。
可没想到,吕国、邓国和卫国等也都没来,最后到来的国君只有堪堪不到十个,其中无一大国。
就连孟国都没到。
百里竫私下气的咬牙切齿,俞白景脸色虽然有些不大好看,但也还算沉得住气。
倒是孟扶光,在旁边淡淡道:“诸侯不来,必是有不来的原因。且说我孟国,如今必是国中生乱,没有空隙来。”
俞白景听到这话,看了孟扶光一眼,也没说什么。
孟扶光又道:“其次,倘若卫、邓之流发起诸侯会盟,俞侯可会去?”
不等俞白景说话,百里竫就说道:“他们有何资格发起会盟,国君又凭什么亲临?”
“就是这个道理。”孟扶光看着俞白景说,“诸侯不来,皆因如今的俞国不够强。”
这话实在容易触到一国之君的怒处,可俞白景又是何人?
孟扶光说的又是实话,他怎会生气。
他看了半晌孟扶光,突然就笑起来:“女公子说得有理,罢了,也不必纠结这些,先谈正事。”
诸侯会盟在周国边境,那周伯作为东道主自然要招呼众人。
这些小国的国君们,别的本事没有,吃喝玩乐倒是精通。
几日伺候下来,周国大夫叫苦不迭,周伯也满肚子的火气。
这火气是朝着这些国君的,也是朝着俞白景的。
你说你发起诸侯会盟,不去你们俞国边境,为何非要来周国这里。
难不成这就是报复吗?
但周伯想,以俞白景的性格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在诸侯玩乐几日开始议论正事时,俞白景第一件提的,就是互通关市。
为何要互通关市?
因为俞白景没有回国的这段时间,在外面到处晃悠,经历了许多国家的边境,自然也被收取了很多昂贵的关税。
层层盘剥下来,一个国君也能被刮得底裤不剩。
如此,俞白景打发公子项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