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俞国最热闹的都城。
这里的都城,比之王都多了很多热闹气息,什么严肃的高冷的奢贵的,在这里通通瞧不见。能看到的,便只有鲜活的市井气。
百里竫与孟扶光已经很相熟了,二人一同出宫,到了四通八达的大街上。
俞白景给孟扶光说的,是叫她出门好好转转,领略一下俞国的风土人情。
但孟扶光觉得,这次出门却不止如此,至少百里竫出宫肯定有正事要做。
果然,二人出去后,百里竫直接驾车往宿曲大道。
宿曲大道是俞国有名的一条街,其繁荣程度不亚于王城的京邑,只是比那小了很多。
俞国南来北往的商贾、游侠以及小卒走贩,基本上都会来这条街上。或是做生意叫卖,或是吃上几两酒,又或是在街角蹲下听听热闹的叫嚷声,也是一种生活。
孟扶光坐在车上,路过大道时,就看到街道两边有不少蹲在墙角根躲清凉的人。
他们闭着眼懒洋洋的,浑身脏兮兮,神情却格外舒坦慵懒。
有苍蝇蚊子围上去,随意挥两下胳膊,便又换个姿势接着睡。
孟扶光问百里竫:“这都是些什么人?”
百里竫瞥了眼,颇有些鄙夷的说:“闲汉。”
“闲汉?”孟扶光有些压抑,想了想问道,“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百里竫点了头:“没错,就是女公子理解的那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闲汉。”
相较起来,俞国的称贷业务遍布国中乡野,可以说是将俞国所有的百姓都纳入其中。而且贷息每年都在涨,今年还了钱,明年又是一笔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所以俞国的百姓,承担的压力普遍要比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大。孟国虽也有称贷压力,但因为尚武的缘故,倒是没有俞国这么明显。
而俞国这般大的称贷压力下,百姓们对债务苦不堪言,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许多人最后只剩他一个了,干脆也不再去做工,改头换面来到国都,做个蹲门口的闲汉。
他们蹲门口也是有讲究的,并不随意找个犄角嘎达。
多是寻那种富贵人家的大门,往外面墙根处一蹲,晒晒太阳听听闲话,偶尔吃一些高门贵族打发善心赏赐的剩饭剩菜,虽然饱一顿饥一顿,但也算是能活下来。
高门贵族一开始也赶他们走,但后来蹲的人多了,赶走也是治标不治本,索性就随他们去。
如此一来,这种蹲门的闲汉,反倒成了俞国最常见的一景。
孟扶光目光落在那些人身上,很久之后才收回视线。
而驾车的百里竫,也适时的开了口:“到了。”?
第125章 宿曲大街
孟扶光抬起头,往前边看去。
这里正是俞国有名的宿曲大道。
原本这一条街叫宿街,后来一曲里发展起来,双方接壤交通,便干脆四面八方的扩张,然后变成了如今的宿曲大道。
而他们待的这条大道,则是这条街的主干道,宽阔而平坦,一条街上能够并行两辆车驾。
可奇怪的是,孟扶光瞧见,这宿曲大道两旁正有人在挖路铺路。以前在街边摆摊的小贩,也全被轰走到别的主干道去了。
孟扶光好奇道:“这是在做什么?”
百里竫背着手,有些神神秘秘的:“国君没给您说吗?”
孟扶光摇了头。
百里竫压低声音道:“国君欲免关税半年,这消息传出去后,天下商人必然问询前来,到时候这边的铺子摊子全部摆起来,货物横陈在街道两边,这地儿肯定就不够用了。”
百里竫这么一解释,孟扶光就明白了。
她看着干活正热火朝天的百姓,唇角扬了下:“你们国君考虑的倒是久远。”
一般来说,这种细节类的小事,上边的人还真难以想象到。
不成想,俞白景连扩充街道都想到了。
看起来他对这次免除关税的事抱了很大希望。
孟扶光跟着百里竫步行往前走,众人都不知两人身份,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他们。
走过一个小街口后,百里竫突然说:“这里是曹氏宫。”
孟扶光抬起头,看到一个方方正正格外气派奢侈的府邸。
这时候的权贵,居住府邸通常都很大,而且因为地段和造型类似于王宫,便也会被人称做宫来。曹氏为俞国大宗,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