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
最重要的是,乌鸿雪还从国中经济出发,深入浅出的给孟侯分析了大夫称贷的坏处。
国中大部分的财物都被这些贵族卷走,国君什么都没有,百姓什么都没有,那这个国家又要如何强盛起来呢?
乌鸿雪作为一个政客,最聪明的地方,便是会从孟侯的出发点去说事。孟侯事事都会联想到自己,从自己利益出发,再去支持新政就容易多了。
郡县制得到孟侯的支持后,国内便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行新政。
这次的新政由乌鸿雪主持,公子伯阳又选拔了不少人,给他作为辅臣。
孟国的贵族根基,其实比起别国来说,并不算根深蒂固。所以孟侯下了决心后,这新政推行的倒是也算顺利。
孟侯一边在国内关注着新政,一边关注着诸侯前去京邑朝会的事。
他担心所有国君都去了,就孟国无人前往,最后招来陈天子的怒火。
可谁料,前往京邑朝会的诸侯,统共也不到十个人。?
第164章 天子昏聩,黎国起兵
一看去朝会的人这么少,孟侯也放下了心。
他窝在自己的君主榻中,安心看着下面的歌舞。
自打君夫人离国后,一直被管束着的孟侯仿佛出了笼子的野马,开始不停歇的撒欢。
原本孟侯后宫的夫人也不过寥寥几个,且都是年少时与别国联姻所得。到如今儿女都长大了,又个个都不听他的话,孟侯忽然就觉得有些寂寥。
这时候,有那么一两个知心人陪在身边,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
卿大夫中有人察觉到了孟侯的意图,在君夫人刚离开国后,便送来了貌美的女子。
只是孟侯那会儿心中烦躁,加上对君夫人的畏惧心理还存在,并没有接受。
如今时间过去那么久,君夫人始终没有回来,国事有儿子公子伯阳主持,对外的战事有女儿扶光看着,孟侯忽然觉得自己没有要操心的事儿了。
于是,有了饱暖思淫欲一说。
吕女多姿,卫女细腰。这两国之中,尤其吕女特别出名。
在孟侯第无数次隐晦的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后,严埠终于领悟过来,很快便给孟侯送来了两个女子。
一个吕女,一个卫女,全都是他的义女。
这两个女子不过二八年华,生得娇美可人,最重要的是特别会伺候人。
孟侯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飘飘欲仙的快乐了,刚开始还秉持着身份,并不如何荒政。到后来,基本完全不过问国事。
几个夫人见状,纷纷想要去劝谏,可不是被孟侯骂回来,就是被自己的儿女给劝回去。
君夫人不在,她们没一人能够管得住孟侯。
公子卓无的母亲先前很是受宠,原本她在孟侯面前也有些话语权,但自从公子卓无死在俞国后,孟侯也不再见她,这位夫人便就此冷落。
有侍女私下对她说,去劝劝君上,毕竟年纪也不小,这样荒唐容易损了身子。
夫人却神情冷淡道:“我不是君夫人,何来劝谏君上的职责?君夫人只是离了国,又不是不关心国君。可连君夫人都没说什么,我又有说什么的必要?”
儿子卓无死后,她便对孟侯也没了多少情分,甚至见都不想见对方。
这时候,她竟然还有些羡慕远离孟国的君夫人。
大约是君夫人早就看透了孟侯,所以才能这么坚定决绝的转身走掉吧?
诸位夫人私下的动作,孟侯不知道也不关心,他只每日沉浸在吕、卫二女的欢愉之中。
大约是纵情太久,让他的思绪也有些荒唐,竟然在卫女的挑唆下,生出了要废掉君夫人,立卫女为小君的念头。
宫中有不少人都是君夫人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就告知了孟伯阳。
孟伯阳沉默良久,只叫人将一封来自京邑的信送到孟侯手中。
孟侯半眯着眼拆开信,看完后却猛地翻坐起来,浑浑噩噩的情绪瞬间转醒了。
这信中所写,是京邑朝会上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也同时震惊了天下诸国。
无他,是年轻的天子陈璜,学习他那昏聩无道的陈氏太祖,将黎国国君活蒸了。
可陈璜比那以前的陈天子更残忍的是,他将黎侯蒸熟后,还要将肉分给在座的诸侯吃。
有些国君,当场便呕吐起来。
这样残忍无道的做法,激起了天下列国的怨气,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