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小主子也能将两国都继承。
众人眼睛亮亮的看着孟扶光,孟扶光欲言又止。
余定适时开口:“大王有什么顾忌的,只管说便是。”
他倒是好,连称呼都变了。
孟扶光就顺着他的话说:“做两国的王不难,可寡人之后在哪里处理朝政呢?是临阳还是俞国都城?寡人是该叫俞王呢还是叫孟王呢?”
余定笑着说:“这有何难?我们将两国合并,不叫俞国也不叫孟国,重新命名,重新择立都城就是。”
两国合并,重建都城,这是一件大事。
余定说完后,众人没有第一时间附和,却都在心中思索起来。
孟扶光看了一圈,微微颔首:“这倒是个好法子,就是不知两国百姓会不会同意。罢了,此事再议。”
又是再议。
公子项竹看一眼余定,就知道又该上老套路了。
他们将消息散布到民间,孟国也有乌鸿雪把持着舆论,一时间百姓们对两国合并的讨论度直线上升。
刚开始这国嫌弃那国,那国嫌弃这国,迟迟争论不休。
俞白景得知后,笑着点了点舆图上的邢国位置,说道:“这时候,就该邢晁起作用了。”
所以一月后,很快传来邢国准备出兵孟国的消息。
孟国将起战事,孟扶光作为孟王自然要回国。
俞国人怕孟扶光回去就不来了,连忙都改了口风,同意并国。只是都城不能设立在临阳,国家也不能继续称孟。
不然这样的合并,和他们俞国投靠孟国有什么区别?
朝臣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想法一提出来后,公子项竹立马就答应了。
“臣已经拟好了新都的位置,甚至也草拟了几个国名,请大王过目。”
孟扶光叫寺人呈上来看了眼,最后指着其中两处说:“就以绥字命名吧,正好我儿是下一任王,名字中正好有绥字。”
都城的设立,在俞国和孟国的最中间,正好也是先前某个小国的都城。
那地儿平坦又广阔,还是天下文人的汇聚地,做都城倒是极合适的。
孟扶光的选择正合众人心意,孟国使者却有些不满的说:“我孟国的王,又做了你们俞国的王,二国之王还称王,难免有些落俗。”
余定看过来,问道:“既是如此,你有何想法?”
那使臣仰着头,很是高傲的说道:“自战乱以来,人人都称王,如今邢国君主也称王。我们两国之主,必然要比王再高一层。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公子项竹瞳孔微缩,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回应。
更改称谓不在他们演戏的范畴内,所以他也不知道如何回应。
王天下之号,这是要做天下的王……确实野心勃勃。
公子项竹不吭声,余定倒是很坦然的就接受了:“绥帝,确实要比绥王好一些。”
事情都发展到这一步了,孟扶光也懒得再演戏磨叽,直接拍板定下:“那便绥帝吧。如今战事吃紧,安抚百姓最为重要。且我们的新都城还未完全建立,便只广发天下告示,暂不登基。”
朝臣立马垂头应是。
下朝后,孟扶光回了寝宫,俞白景懒散的倚在床上,笑眯眯的看着孟扶光。
直到孟扶光走近,他才抬手挑起孟扶光的发梢,调笑道:“恭迎女帝。”
孟扶光嗔他一眼:“你倒是消息灵通。”
俞白景坐起来,笑着揽住孟扶光:“昭儿都成天下之主了,我若是再不看紧一点,倘若不要我了怎么办?”
孟扶光无奈一笑,摇摇头:“天下之主还远着呢,邢国是个硬骨头,不好啃。加上如今两国合并,还要磨合一段时间,国中最好不要起战事。”
打仗就要劳民伤财,这是对民生发展最不好的事。
俞白景点点头,下巴搁在孟扶光肩上说:“邢晁必然也是知道这个缘故,所以才在这时候撕毁合约,主动发起战事。”
如果不是俞孟二国合并,想必他也不会主动毁约。
说着,俞白景又看向孟扶光说道:“俞国不出兵吗?”
“出。”孟扶光道,“如今都是绥国了,邢国攻打我们,只翁青那边出人自然不妥。”
俞白景就笑眯眯的说:“既然这样,那俞国便由我率军去罢。”
孟扶光很是吃惊的看着俞白景:“你去?你在大家眼里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