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红楼+清穿]最强纨绔 > 第298章

第298章

事实上,他们几位至今为止做的事儿,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没有脑子、没有眼光,最重要的是没有实力还想学人家玩儿什么“从龙之功”,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面对这种人,薛攀当然是连提都不会提这些事儿——夏虫不可语冰,你跟他们这些人说这些深层次的东西,那不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嘛。

没得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至于贾珠么,薛攀也不过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儿,随便跟他说几句。

没有想到,这位珠大哥哥居然真的听懂了。

不但听懂了,还能够举一反三,真诚地跟薛攀探讨起今后应该如何做了。

这就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确是有进士之才了——反正沟通起来真的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了。

如果结合这次夜谈的情况客观评价一下,贾珠比林如海唯一欠缺的就是见识和思维的高度了。

才华方面,虽然说同进士出身跟探花之间的确差着一段距离,但是那也不过是学神和学霸的差距。

全国那么多读书人,能够上甲榜的不过就那么两三百人。具体是排前三名还是前三百名,差别也没有那么大。

但是眼界和见识,最重要的是思维的高度,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跟人看齐的了。

所以,即便同时进士,甚至同是前三甲,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同的。

有人为官一路顺风顺水,最后直接升任首辅、位极人臣。有人就止步在五六品的官位上蹉跎一生,甚至中道崩殂——比如癸未科殿试的那位榜眼赵晋同学,就在辛卯科乡试任副主考官的时候因卷入科举舞弊案,在两年后被问斩了……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是他自己行差踏错也是事实。最后就是导致他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高中了一甲第二名进士,不过十年就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这就多少有些算是太过可惜了。

薛攀边跟贾珠探讨为官之道,边不动声色地把远离站队的思想灌输给贾珠,到了后来,这位珠大哥哥自己都醒悟了,主动表示以后就老老实实地在翰林院学习,去武英殿编书的事儿,最好也不要掺和了。

薛攀想了一下,其实这武英殿编书的事儿,倒也不必避之唯恐不及。

因着按照史实来看,目前武英殿里头正在编纂的正是《古今图书集成》,主编陈梦雷,也是进士出身,选庶吉士,跟贾珠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这位陈老先生的运气有些不好,一生经历十分坎坷,包括但是不限于——

庶吉士散馆后刚当上翰林院编修,只是想着回老家福州探个亲,就被正好在福州谋反耿精忠虏走啦;虽然被掳走但却并没有放弃努力,跟同年中进士、同年当编修、也同时被掳来福州的李光地一起准备“暗度陈仓”、“里应外合”,搞死耿精忠,但是却被李光地抢了功劳,等耿精忠倒台之后差点儿被康师傅问斩啦。

最后虽然被时任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免于死罪,却也被流放到东北长达十七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啊。

但就算如此,这位陈老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父母妻子都亡故、独自在东北苦熬的十七年里,还是勤学苦读,写了很多诗作,最后终于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给前来出巡的康师傅进献了诗作被重新启用,回到了京城,侍奉三阿哥读书。

就是在这个时候,陈梦雷开始编撰《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大型类书足足有一万卷,号称世界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之一。

现在就是在编这个书时间点,如果贾珠能够参一脚,那也算是个给履历贴金的好机会。

唯一不太好的是,这样就有点儿站队三阿哥的嫌疑了。

万一之后四大爷上位,清算起来也是麻烦事儿。

毕竟主编陈梦雷老先生就是这么被二次流放了。

当时他都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四大爷这么干,基本上就是让人家去死了。而这位陈老先生也果然在被流放的第二年就死在了流放地了。

最绝的是,四大爷之后还借着重新编纂已经都定稿了的《古今图书集成》的机会把陈梦雷的名字从主编的位子划去了,另外换了人做。这种做法也是绝了。

可怜这位陈老先生少有才名,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十九岁就中了举人,二十岁就中了进士,那是比贾珠、林如海都更牛的早慧型人才。

但是看他的一生,就不免要感叹一句“命运弄人”。跟他同期、前期遭遇也基本一样的李光地就官至首辅,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