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流浪客的当代奋斗史 > 第4章 全校师生诗歌大赛

第4章 全校师生诗歌大赛

王中华对于坏书“深恶痛绝”,最喜欢看闲书,记住了很多作家,却忘了ABC、与方程式123,在接连的三次周考中,一溃千里,成了第一名――倒数第一名。

黎继隆教育学生要学好,王中华只道是课程太难,不敢提看闲书的事。王中华的语文考了六十分,勉强及格。其它的科目离鸭蛋(○)只有一步之遥了。王中华课后撕了成绩单,怕父亲看见。黎继隆或许早料到他会来这一手,委托其他同学回家时,将成绩单递到卢父手里。王中华惧怕得战栗了,王父却笑了。王父最近手气顺,打麻将赢了,大度地包容了儿子,并笑道:“你还行,下面有一个垫背的。”

而白乐生绞尽脑汁,打题海战术,有时败了,也丢盔弃甲,当一回逃兵。白乐生在黎继隆的鼓动下,立志学好本领,以后干大事业。

双休日,王中华贪吃贪睡,连闹钟都闹不醒。有时,白乐生找他玩,他才会懒洋洋地爬起来。

而白乐生呢,下课回来,就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鸽子了,打双节棍、看安妮宝贝小品文、吃石榴、听闲人讲流言、打扑克,简直太散漫。华父唯一要求的就是叫他不要熬夜,早洗早睡。这时候,白乐生又觉得时间太快了,恨不得拿绳子系住时间的指针。有时,王中华问他休息的时间,怎么过?白乐生如实回答。其实,白乐生主要是爱听闲人讲流言。闲人们关心粮食和蔬菜。

白乐生生活的村子里,不仅大量生产流言,而且还是“百家讲坛”。不久,甲乙又化干戈为玉帛了。

一次,白乐生出了校门,看到一个汉子推着三轮车走进来,并听到汉子放开嗓子吼道:“江湖的老菱角,用杉木甑子蒸的,又老又香~~哟~~”动听的声音,比京腔更有韵味哩。别人院内桂树的枝丫伸出来,遮住了一大半的太阳光,云雀在枝头开讨论会,嘁嘁喳喳,热烈交流,各抒己见,真正的“百家争鸣”。汉子双掌皲裂、乌黑,央求他买一点,白乐生哀怜他,出资收购了一斤。白乐生回学校后,又听见汉子亢奋地道:“江湖的老菱角,用杉木甑子蒸的,又老又香~~”白乐生笑道:“不会是打了鸡血罢。”

白乐生忽而想起黎老师要求收集的歇后语――只弄到了两条,一条是求母亲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瞎子磨刀,快了快了;另一条是闲人乙无偿提供的,猪鼻子插根葱――装蒜。白乐生知晓民间文学是一所巨大的宝库,需要用扎实的精神去调研,但他只想敷衍过去,遂既入宝山而空手归了。家里本有一册《歇后语集锦》,只因父亲的友人借去后,一直未归还,便无从寻觅了。

王中华书法水平进步不大,归咎于毛笔,毛笔换了一支又一支,水平还是没有提高,他又归咎于汪无边,说老师水平太差。

下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白乐生拉王中华去跟菱角汉子推销菱角。王中华道:“我虽然是无产阶级的子弟,但是丢不起这个人,不去。”白乐生好说歹说,王中华无才答应去。

这小镇的高中,录取标准是只要交学费就可以进去,一时各路名落孙山者云集于此,大有气吞万里、东山再起之势。前一任校长很差劲。继任者白乐观身体的特点是胖、圆、高,还没有四十岁,头顶黑发已萧瑟稀疏如秋林,笑起来满口黄牙,助手是化学老师孙英,惯于阿谀奉承、瞒上欺下,说起话来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莘莘学子称之为“广播”。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优秀”校领导的管理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学校西边靠墙种有白菜、土豆,白乐生还以为是“忆苦思甜”教育基地,后来才知道是食堂的菜园子,自产自销,纯绿色的天然蔬菜。可见,校领导在“保卫”食品安全方面,费了很多心血的。不过,或许是因为食堂师傅们与校领导缺乏定期的交流沟通,时间一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酿成了长达三天三夜的罢工。那三天的早上,吃的均是方便面,中午吃的均是白菜,下午均是土豆,连白乐观、孙英都赤膊上阵为学生打菜添饭,可见形势对于校方十分不利。后来,食堂又恢复正常,到底是出台了什么方案,使食堂的师傅们满意,至今尚未揭秘。

白乐生所在的年级里,还有一个男生,长得牛高马大,但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平时和蔼可亲,因此与广大学生打成一片。这小子叫韩卢,会说英语,会说国语,还会说突厥语。他偶尔生气争吵的时候,叽哩瓜啦说突厥语,让对方男生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诅咒呢,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呢,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据好事者考证,这小子的爷爷是陈寅恪的关门弟子,突厥文、吐罗火文学得呱呱叫,秉持着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