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在他打开微信的那一刻,希望如同泡沫一样破灭了。离歌是一曲泣血的民谣,滴穿了痴爱者的心。当所有真相袒露在桓白乐生面前,他知道,山峰上的冰雪还是要化掉的,谁也拦不住。但是流过心坎的雪水,让他感到凉飕飕的……
最近网吧管得严,非要成年人出示身份证才可以上网,因此一帮学生灰溜溜地跑了。有些学生青春荷尔蒙旺盛,无处发泄,于是借酒消愁。很多人不胜酒力,往往一瓶啤酒还没有灌完,就面如重枣了,甚至于有人哇哇大吐的。会喝啤酒的人,慢慢地喝,还要嚼一些花生米,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白话。真正更会饮酒的人不是千杯不醉,而是循循善诱,给别人斟酒,让他们痛饮而尽,自己只是浅尝辄止。不然的话,都醉倒在饭店,谁喊车子拖醉鬼们回去呢?
这些放荡形骸的学生为什么偏偏痴迷于酒呢?据白乐生深入了解,大多是考试不如意,而老师又经常批评。白乐生后来又与广大学生打成一片,参加过一次饭局,听到过一些对话。
当时,饭桌上一个胖小子正抱着啤酒瓶,直接往口里面灌,好像那只是水而已。对面的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子询问他:“伙计,这么大酒量,估计你就是传说中的酒仙罢?”胖小子醉眼迷离道:“我前天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孩子,她不仅不领情,还骂我阻拦她去死。”
一个业余的“智多星吴用”献上计策:“那你成全她呀。”此语甫问世,有人露出渴求的眼色,看胖小子如何应答。胖小子呜咽了,瘪着嘴巴道:“她在初中暗恋了三年的女孩子,我怎么舍得她去寻死呀?”大伙唏嘘不已,纷纷为痴情的胖小子点赞。
另外一些小子跑去学饮酒,是因为他们的一个历史老师嗜酒如命,有空就在课堂上灌输饮酒的好处,怂恿得他们蠢蠢欲动,终于找到机会大显身手。历史老师有一句“名言”,现在恭录在此:倘使活着不能喝酒,叫我怎么活?在历史老师公然提倡饮酒作乐之后,又发表过激的言论,而遭到了学校的辞退。他在课堂上声称:“男人活到五十岁,如若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还不如去死。男人活着就是为了美人和钞票,读书就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也难怪,历史老师才三十几岁,便直面人生的真面目,可敬可佩,但是一帮正人君子容不下讲真话的人呐。
另外一些小子跑来买酒,是因为学校生活太乏味,好像没有波澜的小池塘,连落叶不飘零到水面,而饮酒,可以获得刺激,产生一种飘飘渺渺的幻觉,暂且忘却在学校的失意。诸如一个小子想让生活节奏快一些,于是天天起早床去跑步,结果第三天踩到玻璃渣子上,把脚划伤了,结果适得其反,生活节奏更慢了。另外一个小子失恋了,反复地检讨自己,为什么会遭遇恋爱的滑铁卢,结果脑子本来没病,经过这么长期地折腾,整出走路摇摇晃晃的病来了,看人的时候,眼神直直的,让人不寒而栗。
可以这么讲,这些精英以后真的可以在大学学习心理学,然后再去探索人间的奥秘。
马德里第三次喊白乐生吃饭,是在一个慵懒的星期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个地方名叫让鱼,只要有顾客进来,服务员们一起念道:“欢迎光临让鱼!”好似念经一般,既温情脉脉,又非常搞笑。里面装潢的格调属于八十年代,电视里播放的是黑猫警长的动画片,墙上橱窗里有变形金刚,小人书、煤油灯、电风扇等等,人很多,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人。经营者深知怀旧的力量,于是将桌子、碗筷、茶杯均换成那个纯真年代的,这是一个契合特殊群体心灵的设计,超过追求新潮、讲究华美的食店很多倍。诚然,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而当人们亲自去触摸那年那月的光滑质地时,内心的充盈感无以复加。
鱼是主菜,据说还是宁波运来的尖嘴鱼,先烤后煮,香菜、芹菜之类覆盖在鱼身上,宛如灿烂的春天。还有一些炒生菜、炸春卷、花生米等等,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完全忘却了圣人的教导——食不言,寝不语。用餐结束后,两人沿着车水马龙的昆仑北路向前走。走到半路发现一个绿树葱茏的公园,两人很高兴,于是跟随人群走了进去,看见广场上有人在跳舞蹈,八角亭里有人在下象棋,树下有人搭了塑料篷在卖书。白乐生感慨万分道:“一个城市要有湖,还要有公园,才算一个合格的城市。”白乐生老家的小镇上,却只有一条一百多米的街道,平常休息的时候,压根儿找不到一个休憩的地方,那些可以“玩乐”的地方总是与毒品、暴力、色情脱不了干系。白乐生觉得这小镇无趣得如同劳改农场。
公园里有保安,大多是四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