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军阀崛起:慢慢苟成列强 > 第70章 扩充鲁省军的军备

第70章 扩充鲁省军的军备

丁书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81mm迫击炮和60mm迫击炮,已经广泛配备。

每个步兵连配备2门60mm迫击炮,每个步兵营配备4门81mm迫击炮。

按理说,团级火力应该进一步的升级,但目前兵工厂的产能有限,要优先生产那些已经步入正轨的武器装备,因此,团级火力暂时只能将就一下。

将就的结果就是,每个步兵团暂时配备1个迫击炮连,配备6门81mm迫击炮;1个平射炮连,配备6门37mm平射炮。

37mm的平射炮虽然是性能老旧的架退炮,威力也不足,但胜在炮身轻便,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走,可以随时支援各部队的进攻。

迫击炮是曲射火力,虽然胜任大多数的作战场景,但很多防御工事必须要直瞄火力才能摧毁,还是必须要配备的。

目前各部队配备中、小口径迫击炮的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于是,丁书言就从科技图书馆里,拿出了民国三三壹式120mm迫击炮的设计图纸。

这款迫击炮的身管长1500mm,放列重212公斤,行列重313公斤,两匹马就可以进行拖曳,也可以用四匹骡马分装驮载,机动起来相当方便。

炮弹全重10.5公斤,威力虽然比不上105mm榴弹炮,但比75mm野炮大很多,最大射程为4925mm,绝对是步兵火力支援的大杀器。

当然,科技图书馆内还有更先进的120mm迫击炮,但那些优秀的火炮数据,是建立在更先进的制造设备,以及更优质的合金材料基础上。

以目前潍县兵工厂的技术实力,这款重迫击炮才是最合适的。

除此之外,布伦式轻机枪也已经开始大量装备,目前每个连只配备了3挺,距离每个连配备9挺,每个班都拥有一挺轻机枪的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丁书言也已经开始更改军队编制,把原先每个班10人,增加到了12人,以适应三三制的班组作战需求,同时,轻机枪和迫击炮紧密配合的三三制班组战术,也已经在全军开始推广。

军队的基本攻防火力满足了之后,远程压制性炮火也必须要提上日程。

目前,西大陆各国流行的主力远程压制火炮,是高卢帝国研发的75mm野战炮,俗称75小姐,隔壁的东洋帝国,也已经全面换装了这种类似的火炮。

于是,丁书言根据前世的数据和性能对比,从科技图书馆中拿出了施耐德M1919型105mm山炮。

丁书言钟情于这一块火炮,是经过了综合考虑的。

首先,这款火炮的的有效射程为7850米,最大射程是10000米,虽然山炮的远程射击精度比不上野炮,但105mm的大口径,足以弥补射击精度的一点不足之处。

其次,这块火炮的放列全重是785kg,比东洋帝国的三八式75mm野炮,还轻了170kg,再加上这款山炮可以分解成8个部分,用骡马驮运,机动能力相当好。

再一个,那就是考虑到生产制造的问题。

施耐德M1919型105mm山炮,倍径是17.8,身管长1155mm,也就是说,炮管相对比较短,更容易制造。

在抗日时期,各地兵工厂仿制的火炮,包括汉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以及网上吹的牛逼的不行了的奉系兵工厂,所造的火炮,包括大口径重炮,基本上都是短管山炮,原因无他,炮管短,容易生产。

而日军的三八式75mm野炮,倍径是31倍,身管长2325mm,法国的75小姐,倍径是36倍,身管长2721mm,他们的炮管制作难度,都比施耐德M1919型105山炮高很多。

另外,这两款野炮的重量,也要比施耐德M1919型105mm山炮重很多,也就是说了,机动能力差很多。

当然,要装备这款武器,也是需要一些准备的,那就是拖曳或驮运这款火炮的骡马,需要精挑细选,精心喂养。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从德国购买的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无论射击精度还是射程,都很满意,可就是太重了.

一般的75mm山炮,放列重量都在500公斤到600公斤,而这款博福斯75山炮的放列重量是800公斤,提高射程和精度的代价,就是降低了机动能力。

其实,运输不是问题,问题是国民党的后勤保障能力太差,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用来运输火炮的骡马,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