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李德海跑到了袁定邦那里,眼巴巴的问:“殿下,我的事情........”
“事情都没有办成,你还好意思过来问,你还要不要脸了?”
李德海一听之后就有些急了,为了获得这个督军的位置,他李德海脸皮都不要了,不但跟未婚妻分手,而且还亲自跑去给他说媒,事情没成,也不是他的错啊!
“殿下,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李某人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对你们袁家也算是鞠躬尽瘁了,再说了,我李某人也不是三岁小孩子,那热河督军名义上好听,但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否则怎么可能会轮到我的头上。”
正在气头上的袁定邦,原本想要发一通火,但想到事关重大,需要热河省这么一个缓冲地带,就算没有这件事,李德海也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父亲袁项城早就定下来的。
于是,袁定邦看了他一眼,语气淡淡的说:“你也知道,冯军长正在编练新军,第十三师是这支新军的骨干力量,你要当这个热河督军,只能带走一个团的老兵和一个团的新兵。”
对于丁书言和他麾下鲁省军的认识和了解,李德海比任何人都要深,别说冯士璋新编练的这个军,就是段洪瑞的精锐部队,也挡不住鲁省军的进攻。
与其在这里被当成炮灰,还不如找一块地盘默默发展自己的羽翼,第十三师是他带出来的,他有信心重新恢复实力,并在热河地区发展壮大。
双方之间各有心思,袁定邦的目的是削弱第十三师,而李德海则是希望自己也能跟丁书言一样,成为一方的军阀势力,而不是毫无根基,任人摆布的军头。
想到这,李德海咬了咬牙,点头道:“能为殿下效力,是属下的荣幸,即便是只有一个旅的兵力,我也要为殿下守住燕京的大门,把张雨霖牢牢的锁在东北三省。”
袁定邦也没有继续在为难他,很快,李德海就带着自己手下的一个旅,以及袁项城签发的任命书,浩浩荡荡的去热河省上任了。
而秦若兰跟丁书言的关系公开了之后,秦家也无法继续在燕京待下去了,很快全家人就抵达了济南,受到了丁书言的隆重欢迎。
紧接着,丁书言跟秦若兰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岳父秦国维也被任命为鲁省大学的校长,很多秦国维的拥趸,以及一些在燕京不得志的文人,也纷纷来到了济南城,让鲁省的教育事业空前的繁荣了起来。
在这个军阀遍地的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之间相互攻伐,大部分老百姓并不太关心谁给他们当政,更关心的是娱乐八卦。
这个时代的信息非常闭塞,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报纸,只要当地的军阀严格控制着报纸上的消息,即便是像鲁省军打败东洋人的大事情,也会慢慢的在人们心中抹去。
毕竟,任何一个军阀势力,都不喜欢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被别人给抢了风头,能活下来的报纸,都要及时报道对那些军阀来说是正能量的消息,别人那里多么多么差,自己这里多么多么好。
而秦国维则是报纸上的名人,不可避免的,丁书言的名字,也逐渐的被大夏人熟知了起来,他打败东洋人的事迹,这才被大夏人广泛的传播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袁项城宣布登基为帝,可仅仅是几天的功夫,立刻遭到了整个大夏国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就连他自己的地盘上,也不少报纸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发表了反对的声音。
袁项城被气的几乎要吐血了,当初他征求意见的时候,各个军阀几乎没有人反对,现在他登基称帝了,却一起跳出来反对他,这是诚心要给他难堪。
随着整个大夏的舆论进一步的发酵,袁项城的手下们也开始动摇,纷纷劝袁项城不要登基称帝,跟大夏国的民意对抗,是没有好下场的。
时间来到了西元1916年,盘踞在关中的西北军阀冯吉祥,晋省投靠了袁项城的阎老西,苏省的张勋,浙省的陈其美,两湖吴佩芳,两广的李宗喜,纷纷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要讨伐袁项城。
其中,苏省的张勋和浙省的陈其美,联合起来进攻皖省,两湖的吴佩芳和西北军阀冯吉祥分别进攻鄂省和豫省。
吴佩芳虽然号称拥有两湖,但主要势力在湘省,鄂省他只占据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依然掌握在袁项城的手里。
阎老西则是通过兵变,软禁了袁项城的嫡系军官,吞并了忠于袁项城的军队,宣布脱离袁项城的掌控,自己任命自己为晋省督军。
至于两广的李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