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这事儿没有这么顺利。
反正这俩现在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那肯定会是两败俱伤的。
这个时候,备用计划就十分重要了。
四皇子基本上算是自己人,他上位,基本上算是换汤不换药,也是皇帝第一个会考虑的最佳人选。
作为皇帝多年的枕边人,继皇后虽然年纪比皇帝小了不少,但是却并不影响她的英明决断——只要决策正确,再加上她这个皇后的尊贵地位,那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而且因着她自己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个女儿,那就天然地会被皇帝信任——是啊,皇后肯定是最公平公正的,她都没有亲生儿子,所有的皇子都是她的儿子,就算太子是她的族姐的儿子,算起来是她的外甥,也没见到她对他比别人好多少。
应该说一开始继皇后对太子本来还是挺好的。但是随着皇帝对太子的态度渐渐疏远,继皇后对太子的态度也跟着一起疏远了不少。
这种默契十足的神同步,让皇帝很是受用。
这才是他的皇后应该做的。夫妻本该同心,他喜欢太子的时候,那皇后也得跟着喜欢,他讨厌太子了,皇后也得跟着讨厌。
继皇后在这个事情上跟皇帝的高度一致,又成功让她刷了一波好感度。皇帝年纪越大,越觉得跟皇后在一起十分舒心,帝后的感情倒是比开始的时候还好了。
与此同时,皇后的意见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就愈发重了。继皇后到了这个时候,才开始有意培养皇帝对四皇子的好感,不能不说,是个绝顶的高手。
什么叫做把皇帝玩弄在鼓掌之间,这就是了。
这搁在现代,继皇后绝对是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
不过在这里,她也不差。反正皇后的尊贵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不久之后,还能继续享受太后的尊荣,妥妥的人生赢家。
这也是袁春之所以选择她作为金大腿抱着的原因了。
选择比努力重要。
她早就不想努力了,还是等着大佬们带飞比较好。
继皇后也果然没有让她失望,一连串儿的操作下来,居然就让皇帝愈发重视起四皇子来。
要知道,就在两年半以前,皇帝上次来南巡的时候,四皇子还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透明。
那个时候,太子还是皇帝眼里、心里的红人,皇帝对太子的娇宠,那真是不管他做什么,都可以随便由着他做。
但是短短不到三年过去,事情就全变了。
太子明显丧失了圣宠,沦为留在京城看家干活儿的小可怜。
但是四皇子却跟着八皇子和十二皇子一起伴驾南巡。名义上说的是让他们跟着好好长长见识、历练历练,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次皇帝是有意隔开了八皇子和太子,又把年纪还不大的十二皇子拉来长见识。
对于十岁的、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城的十二皇子来说,这次南巡才是真的长长见识,而四皇子和八皇子,则是来历练的。
四皇子的实习部门在工部,八皇子的实习部门在户部,而太子的是在吏部。
这么一看,出来南巡,带着工部和户部的,搞搞工程和人口,还是很顺路并且必须的。
但是吏部么……人事问题,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反倒应该留在京城,坐镇中心,才能更好地调度人力资源。
皇帝的逻辑听起来自然是非常严密,但是这也不过就只能糊弄一下不明真相的群众。连稍微明白点儿的朝臣们都知道,这是糊弄鬼的。
远的不说,就说两年半之前,那一次南巡的时候,怎么就带了太子呢?
这回明明也可以继续带着,非得找个借口要他留在京城,无非是因着之前的那次剧烈的口角呗。
究其原因,还是因着袁春——她无意之中,倒是做了一次“祸水”。
事情的起因,还是袁春跟四皇子联手,举办的那场十分成功的与民同乐年夜宴。
这个年夜宴的成功,让太子十分生气,并且嫉妒。
因着一开始,明明是他先看中贾家的这个丫头的。当时他虽然只是觉得袁春生得貌美,家世也不错,就想着收集到后院,做个良媛。
他甚至还想着趁着热乎劲儿多临幸这丫头几回,若是这贾氏她肚子争气,给他生下个一儿半女,他就再升她一个良娣的位份也未尝不可。
他身为太子,已经年过二十,但是膝下却还空虚着。虽然太子妃已经生了个女儿,但这几年下来,就再也没有动静。不说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