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子龙得徐庶之计,前来建业与吴主共议北伐。
子龙只言其欲从荆州出兵,望吴主同出兵合淝,两路共进攻曹,不讲徐庶入川而去告知军师从汉中入中原北伐之策,
孙权与大臣商议后,应之而不疑。
却说诸葛丞相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两川之民安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欢歌,两川之民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敖,财盈府库。
章武元年,孔明平定南中内乱,自此南方安定。
章武二年,子龙率五万蜀军自荆州沿汉水而上,助曹植北伐曹丕。
孙权亲率五万吴军进攻合淝。
章武帝亲率五万大军自成都入汉中,共集结十万兵马,以谋中原。
却说此时曹丕已占据司隶、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徐州,曹植只剩兖、豫二州,故而向蜀求救。
曹丕细作人探知吴兵北犯合淝,火速报入中原。曹丕听知大怒:“吴此时攻合淝,必是与曹植连和,必有图中原之意也,不若朕先伐之。”
于是大集文武,商议分兵伐吴,令曹洪、文聘、徐晃等大将继续攻曹丕所残留势力范围兖州、豫州,令曹真为前部,张辽、许褚为中军护卫,刘晔为参谋官,前后水师水陆军马共计五万,克日起兵。
且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并皆听司马懿决断。
东吴细作探知此事,报入孙权于皖城营中。
孙权遂起兵进取合淝,三军尽发。
却说子龙得知曹丕亲自率军南下合淝抗吴,只留十万余兵攻曹植,遂引五万精兵经由豫州直达许昌,途中曹军见白龙旗皆开城放行。
曹植于许昌城中眼见子龙率数万大军而来,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子龙。
次日,子龙遂引本部五万大军与曹植部两万大军直奔徐州、曹植先行,意在切断曹丕大军后撤之路,于合淝与吴军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直取曹丕。
却说曹丕与孙权与合淝交战,忽有细作来报:“曹植分两万大军共奔合淝而来。”
曹丕闻言大笑不已,不以为意。
孙权得子龙书信,遂令吴军大举进攻。
曹植引两万兵马先至;子龙兵马后至,屯于庐江,欲绕至寿春,以防曹丕后撤。
曹植遂先与孙权会面后,两军大举进攻曹丕。
曹丕派兵迎战间,忽有流星马报道:“孔明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曹丕听得,大惊失色,便教回军。
众军各自奔走,背后吴兵追至。
曹丕传旨教众军尽弃御用之物而走间,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孙韶也。魏兵不能抵挡,诸将奋力救出魏主,慌忙而退。
行不过数十里,又逢曹植两万大军与吴将徐盛率一万大军袭来,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徐盛一箭射中其腰,许褚慌忙救之,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
魏兵大败而回,途径寿春时,却见子龙于寿春城中率数万大军冲出,曹丕大惊,面无人色,魏兵折损无数,曹丕只得许褚护卫,与数十骑逃走。
张辽重伤被降军带至子龙面前,张辽无奈长叹不已,当夜箭疮迸裂而亡,子龙厚葬之,不在话下。
子龙遂遣使送信至孙权面前,告知扬州归属东吴,孙权可自取合淝。
孙权览信罢大喜,遂入驻合淝,继而收回扬州其余各地。
曹丕与子龙领兵再回许昌商议共伐曹丕之事。
曹丕依子龙之计,继续领军北上与曹丕主力抗衡。
而子龙率本部数万大军西进,直指关中。
却说章武帝与孔明领五万大军已至汉中,与汉中军会合一处,以待时机。
忽一日来报,大将军子龙遣信而至。
章武帝览毕,大喜,递与丞相复览
孔明览毕亦大喜:“子龙已助曹植、东吴攻克曹丕八万大军,曹丕只领数十骑败逃北上。”
正整顿军马间,后又有细作飞报入川:“ 曹丕败退奔回邺城后,身感寒疾,医治不痊而薨。曹真、陈群、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皇帝封钟繇为太傅;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却被疑有反心,被夺兵权、削职回乡,令曹真总督雍、凉军马。”
孔明大笑道:“吾欲伐魏久矣,如今当为天时、人和!”
孔明遂提《出师表》,请章武帝坐镇两川,内外文武官僚一百余员,同理蜀中之事;又唤诸将听令,即日出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