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来竞争做好准备,那总是不错的。
何况贾家出了两个王妃,现下荣国府二房还有个嫡长女在宫里头当差,甄家还有个贵妃在宫里头。这么好的姻亲人脉,若是不利用,简直就可惜了。
薛公打的这个主意,原本是极好的。
更妙的是,宝钗这个女儿,自幼起就是个省心的。
不但聪慧过人、还十分懂事明理,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妥妥帖帖地不说,还让人挑不出什么不好来。
这一份心性和能耐,本是继承他们家皇商家业的最好人选的。
可惜,她是个女儿身。
女儿再好,也终归是要嫁为人妇的。
一旦嫁入了别人家,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再怎么舍不得,他也不能拿女儿的前程来胡闹的。
何况,他好歹还是有薛蟠这个儿子,虽然不成器了些,却也断然没有放着儿子不用,让女儿招赘了管家罢。
薛公无限惋惜地放弃了让宝钗继承家业的念头,转而开始考虑其他的方法起来。
越想就越觉得,寻常人家的儿子可是配不上自家这么好的女儿的。
那些真的是太好的人家,大抵却又觉得他们这个皇商的家世不够高贵。
如此,高不成低不就的,宝钗最终的归宿,很长一段时间里,倒真是让薛公有些头痛了起来。
几年间,这事儿一直悬而未决,直到有一回薛公入京中办事,遇到了他的妻舅王子腾,跟着他喝了一回酒,席间说起这个事儿来,倒是被王子腾玩笑似地说了句:
“宝丫头既然这么好,倒是可以试一试入宫参选。万岁爷这几年不怎么想进新人了,但几位皇子爷们倒是到了年纪要添人了。宝丫头到时候无论入了哪一位爷的府里,都是个好归宿。若是运气好,入了潜邸,那么日后必然就能大富大贵,前途不可限量。”
当时王子腾虽然是当玩笑话说的,但过后薛公这么一想,倒也的确是这个理儿。
即便是要女儿参加小选,努力嫁入皇家,但要嫁给谁还是一门大学问的。
首选当然是下一任的皇帝了。
只不过,太子爷那边儿是没什么机会送进去的了。
那早就被他的连襟儿贾府里二老爷的嫡长女贾元春给占上了。
虽然说的是这一位迎春内甥女儿现下是在御前当个女史的,但一个公府里正经的嫡长姑娘去做一个在御前端茶倒水的使唤宫女,若是说这内中没有什么筹算,这是逗他呢么?
想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等着好机会,好更上一层楼呢。
既然太子那里行不通了,那就选其他的皇子爷也不错的。
当时他看好的是跟着太子往来很密切的五皇子。
这一位五皇子母族贵重,又是个读书人,在诸位皇子中的风评一向很好的。
其实薛公因着十分疼爱宝钗,私心里也是为着女儿考虑良多的。
跟贵气逼人、威严有余、亲切不足的太子爷相比,这一位温文儒雅的五皇子更是一个理想丈夫的人选。想来即便他将来无缘大宝,但,既然是跟着太子一派的,怎么着也要算个从龙之功的。
这么一看,这一位五皇子,着实是个极好的目标人选。
甚至,结合他们家的实际情况看,五皇子府里比太子那里更加适合他们家宝钗。
只是,盯着几个皇子的可不只是他们薛家一家。
他这两年观察着,朝廷内外,老油条老狐狸不知道有多少。
远的不说,就是桂花夏家,都还想着把他们家的那个宝贝疙瘩一样的女儿往里头送呢。
虽然不知道他们家看重的是哪一位皇子,但是,据闻那一位夏家姑娘,也是十分美貌又爽利泼辣的。
说不准,那小姑娘就合了万岁爷的眼了,当场给指婚了呢。
若是万一也指给了五皇子,那可就有些抓瞎了。
家世相当,便是要做个藩邸格格,也不可能让两个皇商家里出来的女儿进了一个皇子府里。
没有这样的先例不说,依着圣上的心思,也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因着心中没有什么底,故此,除了五皇子之外,薛公又考虑了其他一两位备选。当然,因着连襟儿贾家已经站在了太子爷这一派,他便也就没有考虑其他的派系了。
朝中几位成年了的皇子们,大抵是分成三派的。
一派当然就是太子爷为首的嫡系派,另外一派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