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给边防战士用的,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还要考虑保暖问题。”
姜海棠接过文件,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纸上的技术要求密密麻麻,每一项指标都远超纺织厂现有的技术水平。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啊!
“多长时间?”
“上面没有明确的要求,只有四个字,越短越好!”
姜海棠沉默了,往往,越是没有要求,要求就越高。
“三个月?”她指着时间要求惊呼出声,“这怎么可能完成?“
“海棠,我希望,这项工作是你牵头抓,带着厂里现有的科研力量开展工作。虽然很困难,但不管怎么困难,任务都要完成。”
姜海棠郑重点头。
“好,我会努力的。”
和她之前做的工作相比,这项工作更加圣神和有意义。
“我知道有一种布,纺织工艺不难,甚至可以用最简单的工具纺织,但布料比寻常的布料结实,或许,我可以从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她上辈子没有研究过军需布料,但她觉得,可以尝试。
“好,海棠,我立即打报告,请上级组织同意成立‘军工技术攻坚小组’你担任组长,全权负责技术研发工作。”
“保证完成任务!”姜海棠起身,严肃回答。
陆良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小小的铜钥匙,“这是厂里老实验室的钥匙,五十年代苏联专家用过的地方,设备虽然旧但基础齐全。”
姜海棠接过钥匙,金属的冰凉触感让她清醒了几分。
“你早就知道我会同意?”她挑眉问道。
“我了解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研发人员,也了解你是一个对国家有情怀和热诚的姑娘。”
陆良辰笑着从抽屉里又拿出一个铁皮盒子。
“这个送给你!”
姜海棠接过盒子打开,只见里面装着一把精致的计算尺和一本笔记本。
姜海棠翻开扉页,上面是陆良辰工整的字迹:“致我最聪明的海棠——愿你在科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姜海棠眼眶发热,赶紧低头假装研究计算尺。
“我知道,厂里现在的条件有限,能提供给你的不多,但海棠,我会尽量保障研发费用。”
“你……就会哄人!”姜海棠语气软软的,倒有点撒娇的意思了。
“公私分明啊,姜组长。”陆良辰故作严肃地站起来,“明天早上八点,我要看到攻关小组的名单和初步方案。”
“是!陆厂长!”姜海棠站起来敬了个滑稽的军礼,然后想到了什么问:“我们厂里目前从事研发的人员,都调查过了吗?”
研发部门现在有十来个人,除了之前的几位老同志之外,还有几个是顾教授和舒教授推荐的人。
“都调查过了,你放心用起来就行。”
得了陆良辰的保证,姜海棠只恨不得立即出门开展工作,却在转身时被陆良辰拉住了手腕。
“海棠,晚上回家吃饭吗?”他声音突然柔软下来,“我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吃饭了!”
姜海棠心头一暖。
“我可能晚点,没有办法自己做饭,但肯定能一起吃饭。”
“好,我去食堂打饭,小桃子应该也想念我们了。”
离开办公楼,姜海棠没有直接去研发部门,而是转向了车间。
她要先找几个人,那些平时不显山露水却有着真本事的老师傅或许也可以吸收进来。
纺织车间机器轰鸣,姜海棠猫着腰穿过一排排纺纱机,找到了正在检修设备的王铁柱。
“王师傅!”她提高嗓门压过机器声,“能借一步说话吗?”
王铁柱五十出头,是厂里出了名的“布痴”,据说能用手摸出纱线的支数。
他擦了擦手上的机油,跟着姜海棠来到车间角落。
重点是,这位老师傅家世清白,绝对可信。
“军工布料?”王铁柱眼睛一亮,“我年轻时在东北被服厂干过,给志愿军做过冬装!”
他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不过你要的那种三防布料,得加特殊材料……”
“什么材料?”姜海棠赶紧掏出笔记本,打算将这些先记下来。
“石棉可以防火,但会扎皮肤;橡胶能防水但太重……”王铁柱掰着粗糙的手指,“关键是找到既能混合又不会互相抵消的材料组合。”
正说着,一个清亮的女声插了进来:“我听说苏联有种新型化学纤维,叫……叫什么来着?”
姜海棠回头,看到梳着两条大辫子的质检员周小梅站在身后,手里还拿着刚检验完的布样。
“你这丫头,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