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吃了晚饭后,忙着翻地的小桃子累了,早早睡下。
姜海棠和陆良辰坐在沙发上说话,姜海棠简单和陆良辰说了一下今天和周小梅还有王铁柱聊的内容,以及之后几天的打算。
“需要我帮忙吗?”陆良辰问道,眼神中满是关切。
姜海棠犹豫了一下,“暂时不用,对了,周小梅说她表哥在省化工研究院工作,我们会请他来看看。”
“郑明远?”陆良辰挑眉,“他可是化工领域的专家,能请来当然好。”
“你认识他?”姜海棠惊讶地问。
“去年省里开工业会议时见过。”陆良辰笑了笑,“需要我出面邀请吗?”
姜海棠摇摇头。
“先让小梅试试,实在不行再请你出马。你是厂长,身份不一样,出面的话,意味着正式合作,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心里清楚,不到万不得已,不想给陆良辰添麻烦,也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办好。
“好,都听你的。”陆良辰抓着姜海棠的手:“走吧,我送你回去。”
姜海棠笑道:“就这么两步路,我自己回去就行,你忙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闲一点,早点睡觉吧。”
“那不行,我是你的未婚夫,必须要送你回去。”陆良辰的语气不容置疑。
最终,姜海棠还是顺着陆良辰的意思,让他送自己回家,在陆良辰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关上了院子大门。
姜海棠在书桌前摊开借来的书籍,台灯的光线柔和地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
她手中的红笔在书页间来回穿梭,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要点。
窗外夜色渐深,而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她面前的本子上,已经记录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和草图。
她的研究目标虽然是军工布料,但是遇到关于其他纺织方面正好需要用的内容,姜海棠也会单独记录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参考。
这个晚上,姜海棠在梦中的书房里翻到了相关的书籍,她认认真真地将书中的内容都记在脑海里,连一些细微的参数和实验步骤都不放过。
翌日一早,匆匆吃了早饭,姜海棠回到办公室,立即开始整理梦中掌握的知识内容。
纸张一页一页翻过去,姜海棠将书中的重点内容都做了标记,还结合厂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
等她忙完这些,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
瞧见姜海棠还在忙,段长河和黎景程过来喊她一起吃饭。段长河敲了敲门,探头进来,“姜工,中午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走吧,我们一起去食堂,我打饭回家陪小桃子一起吃。”姜海棠舒展了一下僵硬的筋骨,笑着开口。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让她的肩膀和脖子都有些酸痛。
“您可不能总这样,对身体不好,要适当地活动活动。”黎景程看着姜海棠,便知道,这有事忙了一个早上,一时半刻都没有休息。
“我知道了,景程、长河,我昨天和王师傅还有周小梅同志……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厂里现在用的染色工序损耗率那么高,很可能是因为……”
姜海棠一边锁门,一边和两个年轻的技术员说着自己昨天的发现。
她详细地解释着染料分子结构与布料纤维的结合原理,以及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二人相视一笑,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姜工可真是一个工作狂人,这一点值得他们两个学习。
“我们最近计划成立一个专项课题研究小组,你们有没有兴趣?”姜海棠忽然话锋一转,问道。
二人对视一眼,专项课题研究小组?
他们没听说这个消息,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下意识里却觉得,这肯定不是一般的课题研究,心里既好奇又期待。
“我们愿意!”
“愿意!”
二人几乎同时回答,声音中充满了热情和干劲。
姜海棠没想到二人回答得这么干脆,“你们都不问问我是什么课题?”
“不管是什么课题,只要能为纺织事业做贡献,我们都愿意。”
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姜海棠笑了,这两个年轻人,果然不一般,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让她十分欣慰。
三个人一起朝着食堂的方向走,边走边聊一些技术上的话题。
“姜工,您说的损耗率问题,我们染色车间也注意到了。”段长河说起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趣。
“上个月有批军绿色布料,染废了整整三十匹。只能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