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寒风在窗外呜咽,卷起几片残雪,拍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w`d?s,c¢w¨.·n¢e_t^
屋内的火墙烧得正旺,将一室的寒气驱散得干干净净。
“金……金子?”
柳如雪捂住了嘴,低呼一声。
她这辈子,只在戏文里听说过金条,何曾亲眼见过。
这几块金条,每一块都沉甸甸的,怕是分量不轻。
“嗯,五块,每块十两。”叶凡拿起一块掂了掂,秦武这份“见面礼”可真是够重的。
除了金条,油布包里还有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
叶凡拆开信,借着灯光仔细看了起来。
柳如雪则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他,连大气都不敢喘。
秦武的信写得很直接,没有太多客套。
信中先是再次感谢了叶凡在黄四海事件中的鼎力相助,然后便切入了正题。
正如秦卫军所言,秦武看中了黄四海倒台后留下的某些“市场空白”,主要是指一些管控严格、市面上稀缺的物资流通。
他提出,希望与叶凡合作,由叶凡在黑山屯建立一个隐秘的“据点”。
这个“据点”的职能,一是作为部分“特殊货物”的仓储中转,二是进行一些初步的“加工”和“整合”。
信中隐晦地提到了手表零件的组装、进口布匹的“再处理”(可能是分装或者做成简单的成衣半成品)、以及一些特殊药材的筛选和包装。
秦武承诺提供稳定的货源、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利润方面,叶凡独占四成,黑山屯公中再占一成,用于村子发展和乡亲们的福利。/鸿¨特^小·说+网* -免+费^阅`读+
信的末尾,秦武再次强调了风险控制,表示会动用所有关系确保安全,并且暗示,如果合作顺利,未来在江城,他愿意全力支持叶凡的任何“想法”。
看完信,叶凡久久没有说话。
柳如雪看着他凝重的神色,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她虽然没看信,但从叶凡的表情和那几块金条的分量,也能猜到事情非同小可。
“叶凡,这……是不是很危险?”柳如雪轻轻握住他的手,掌心有些微凉。
叶凡反手将她的小手裹在掌心,感受着她的担忧,心中一暖。
“有风险,但机遇也大。”
他看着妻子清澈的眼眸,“如雪,如果这件事做成了,黑山屯的日子,就能彻底翻个样。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老人们能安享晚年,我们……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柳如雪咬了咬唇,她当然希望过好日子,但她更不希望叶凡去冒太大的风险。
“我……我信你。”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男人。
这个男人,总能创造奇迹。
叶凡笑了笑,在她额头印下一吻。
“天不早了,你先去歇着。这事我得跟金虎叔和卫国哥好好商量商量。”
柳如雪点点头,起身回了里屋。
她知道,这么大的事,叶凡需要自己安静地思考。\s.h′u?q·u?n′d_n¢s..^c,o·m-
夜深人静,叶凡独自坐在炕上,反复琢磨着秦武的提议。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风险是明摆着的,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秦武开出的条件也确实诱人,不仅有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条能让黑山屯快速摆脱贫困的路子。
有了资金,有了门路,他脑海中那些关于黑山屯未来发展的蓝图,才能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二天一早,叶凡便将李金虎和赵卫国请到了家里。
柳如雪和柳如霜识趣地避开了,只留下他们三人在堂屋里说话。
当叶凡将秦武的提议,以及炕桌上那五根金条的来历和盘托出时,饶是李金虎和赵卫国这辈子经历过不少风浪,也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的乖乖……五根大黄鱼!”赵卫国瞪圆了眼睛,忍不住伸手想去摸摸那金条,又觉得烫手似的缩了回来,咂舌道:“这秦五哥,手笔也太大了!”
李金虎则显得更为沉稳,他先是仔仔细细地打量了那几根金条,又拿起叶凡递过来的信,虽然识字不多,但也认出了几个关键的字眼,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叶凡,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放下信,看着叶凡,“这要是捅了娄子,咱们黑山屯……”
“金虎叔,卫国哥,风险我明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