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合院,关上院门,柳如霜的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z¨h′a~o-x^s·.?n\e/t`
晚风吹过,她才发觉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姐夫,姐……我是不是惹祸了?”她声音里带着哭腔,满是自责,“要不是我,那个坏蛋就不会找上门来。”
叶凡把自行车靠墙停好,走过去,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温和,眼神却不容置疑:“这事跟你没关系。疯狗要咬人,难道是人走路的错?”
他转向柳如雪,握住她微凉的手,郑重地说:“放心,有我在,天塌不下来。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们。”
他语气平淡,却有一种能将所有风雨都挡在外面的力量。
柳如雪看着丈夫沉静的侧脸,心中翻涌的惊惧缓缓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的踏实。
姐妹俩回屋后,叶凡独自一人坐在院里的大槐树下,点了一支烟。
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
高朗的出现,像一记警钟,狠狠敲醒了他。
在这座权力交织的京城,仅仅依靠别人的善意和赏识,就像是沙滩上的堡垒,看似光鲜,实则一推就倒。
想让家人安安稳稳,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力量,一种足以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伸爪子的力量。
而那份“高纯度石英砂提纯方案”,就是他破局的棋眼。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想做生意,必须师出有名,得有一顶能遮风挡雨的“红帽子”。
将这份技术献给国家,不是目的,而是他换取一张入场券的筹码。
一张能让他光明正大,建立自己商业帝国的入场券。~三\叶-屋/ ?已*发_布¨最\新\章^节¨
第二天,叶凡没有提半个字关于高朗的事,而是提着两瓶从军垦农场“搜刮”来的特供酒,和一份重新整理好的,更为详尽的技术产业化报告,再次登门拜访。
他先去了周怀安教授家。
“老师,我来,是想跟您探讨一下,将这份技术,真正变成我们国家自己的产业的可能性。”叶凡开门见山。
他从半导体工业的战略意义,讲到航天军工对核心材料的迫切需求,将这份技术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周怀安听得连连点头,眼神越来越亮,但眉宇间也闪过一丝忧虑:“想法是好的。但这么重要的技术,如果交给地方企业去搞,我怕……技术泄露,管理混乱,最后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这正是叶凡想要的答案。
他随即拜访了王振山大校,谈的也是同样的话题。
王振山作为军方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对这种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东西,敏感度比周教授更高。
“小子,你到底想说什么,别跟我绕圈子!”王振山是个直性子。
叶凡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将自己的构想和盘托出:“周教授和王叔的顾虑,我明白。所以我想,能不能成立一个特殊的试点单位?一个由我来提供全部技术和经营管理,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和全程监督的‘技术应用型’企业。”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核心的一点:“这个单位,所有权归国家。但我们享有独立的经营权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权。赚了钱,大头是国家的,我们拿小头,用来技术再研发和扩大再生产。^8′1~k!s.w?.^c!o?m¢我们负责把雪球滚大,国家负责保驾护航。”
这个构想,在1978年,简直是石破天惊。
它精准地切中了周、王二人既想推动科技发展,又怕担上“国有资产流失”罪名的痛点。
王振山一拍大腿:“好小子!你这是想给咱们国家,开一块‘试验田’啊!”
周怀安也抚掌赞叹:“公私合营,又不完全是公私合营。以技术入股,又不占国家资产。妙!妙啊!”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由周、王二人出面,向更上级递交报告。
叶凡要做的,就是等待。
然而,高朗的报复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快,也更下作。
这天上午,叶凡正在院子里修理那辆被柳如霜骑得链条松动的自行车。
院门被敲得“砰砰”响,力道蛮横。
门一开,几个穿着制服,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的人就挤了进来。
为首的是个一脸横肉的胖子,是这片街道办的主任,旁边还跟着派出所的副所长。
“你就是叶凡?”街道办主任拿眼角瞥着他,一副公事公办的腔调,“我们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是外来人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