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亮剑: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 > 第45章 旁敲侧击,滴水不漏

第45章 旁敲侧击,滴水不漏

庆功宴的喧嚣过后,根据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紧张。·幻?想-姬+ /首·发^赵刚并没有放弃对周淮安的调查,只是将方式从首接询问转向了更为隐蔽的侧面了解。他开始格外留意独立团的财务账目和仓库的物资入库记录。

作为政委,赵刚有权查阅这些资料。他仔细核对着每一笔与周淮安相关的“交易”或“缴获入库”。他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周淮安声称“缴获”的物资数量与实际战斗规模是否匹配,或者周淮安经手的资金流向是否存在异常。根据地的条件简陋,账目管理算不上非常规范,这本应是突破口。

然而,令赵刚感到惊讶甚至有些挫败的是,相关的账目记录竟然“天衣无缝”。每一批“缴获”物资,都有相应的“战场清点清单”佐证,虽然清单上的签名有时只是某个战士潦草的画押,但形式上是完整的。而涉及到金钱往来的部分,周淮安提供的“票据”或者“交易凭证”也做得像模像样,有模有样,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从敌占区黑市流出的暗语记录,让人难以深究。

赵刚不知道的是,这正是周淮安利用系统【货币兑换】和【信息伪造】功能的杰作。周淮安将系统仓库中的部分银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和市场情况,兑换成法币或边区票,然后通过系统生成以假乱真的“交易记录”、“商行票据”甚至“战场缴获清单”。这些伪造的“证据”完美地嵌入了根据地现有的管理体系中,即使是最仔细的审计,也很难发现破绽。周淮安甚至会故意在某些“记录”上留下一些无伤大雅的“瑕疵”,比如日期模糊、签名潦草,使其看起来更像是战时混乱环境下的真实产物。′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

一连几天,赵刚对着那些账本反复核查,却始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这让他更加确信,周淮安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既然从“公”的方面找不到突破口,赵刚决定转变策略,从“私”入手。

这天,赵刚特意找到了正在仓库外指导战士们保养武器的周淮安。他没有首接谈论物资和渠道,而是换上了一副关怀备至的语气:“老周啊,最近辛苦你了。你看你,为了咱们根据地跑前跑后,自己都顾不上了。”

周淮安停下手里的活,有些意外地看着赵刚:“老赵,你这话说的,都是为了抗日,应该的。”

赵刚笑了笑,继续说道:“话是这么说,但你个人也不能太亏待自己。我听说,你家里……好像也没什么亲人了?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不容易。经济上要是有什么困难,或者个人生活上需要组织帮助的地方,你尽管开口,咱们都是一家人。”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是在试探周淮安的经济状况和个人背景。如果周淮安真的只是一个依靠“不稳定渠道”的商人,那么他个人的开销和维持渠道的成本应该不低。赵刚想看看周淮安对此会作何反应,是否会“诉苦”或者露出马脚。这是一种迂回的策略,暗示组织“知道”他可能在外面有“额外收入”,看他如何解释。¢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周淮安何等精明,立刻就听出了赵刚话里的深意。他脸上露出几分“感动”和“坦诚”的神色,叹了口气说道:“老赵,谢谢组织的关心。说实话,困难肯定是有的,这年头谁不难呢?不过,我个人嚼用花不了多少。抗战前,家里做生意多少还是攒下了一些积蓄。本来想着太平年月能置办点产业,没想到世道变成这样……”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现在国难当头,那些黄白之物留着也没用。能换成打鬼子的枪炮弹药,能让咱们的战士少牺牲,我觉得值!所以,我那点老底子,基本上都陆陆续续‘投入’到这抗日的大业里来了。只要能帮上根据地,我个人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这番话,既“坦诚”了自己的“积蓄”来源(抗战前的生意),又将其合理地解释为“投入抗战”,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毁家纾难、一心报国的爱国商人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目前并非“财源滚滚”,而是依靠“吃老本”,这与之前“渠道不稳定”的说法形成了呼应。

为了让这个“背景故事”更加可信,周淮安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玩了一点小花招。他“不经意”地让负责打扫他临时住所的警卫员小张,“发现”了几件“旧物”——一封边角磨损、字迹略显模糊的“家书”,信中提到了“南洋的生意”和“汇款事宜”;还有一块看起来颇有年头、刻着复杂商号标记的铜镇纸。小张自然会将这些“发现”汇报上去,最终传到赵刚的耳朵里。这些精心伪造的“证据链”,都在不动声色地加固着周淮安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