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了大量情报,并结合山本一木的性格特点后,我和团长、政委共同商议决定的。山本一木其人,骄横自大,特工队虽然精锐,但过于依赖奇袭,一旦其指挥部被准确锁定,就容易陷入被动。我们也是险中求胜。”
王副部长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似乎在判断话语的真伪。
周淮安没有停顿,继续说道:“至于情报分析,我确实阅读过一些军事理论和战史方面的书籍,也对情报搜集和甄别有一些心得。比如,通过分析日军的兵力调动、物资运输、通讯频率等细微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其作战意图和兵力部署。这次能够提前预判日军可能驰援平安县城的方向和兵力,也是基于这些分析,再加上一些……运气。”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自己能够展现的“价值”,而非无法解释的“秘密”。“王副部长,我认为,我们八路军在情报工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建立更系统的情报分析流程,对战士们进行更专业的侦察技能培训,甚至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密码编译和破译……”
周淮安没有深入,只是浅尝辄止地提出了一些基于后世知识,但在这个时代听起来却颇为新颖和专业的建议。他观察到王副部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赏。
“哦?密码编译和破译?你还懂这个?”王副部长显然被勾起了兴趣。
“略知一二,都是以前在学校图书馆看闲书时涉猎过的一些皮毛,不成系统。”周淮安谦虚道。
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王副部长从周淮安的个人经历,到他对战局的分析,再到他对部队建设的看法,问得非常细致。周淮安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谨慎,回答得滴水不漏,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又巧妙地回避了系统的存在。他强调的是自己对革命的忠诚,以及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为抗战服务的决心。
王副部长又单独找了赵刚谈话。赵刚作为政委,立场坚定,原则性极强。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周淮安在政治上的绝对可靠,以及在军事指挥和后勤保障上所展现出的非凡才能。
“王副部长,淮安同志的到来,确实给独立团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赵刚沉声道,“他的一些想法和手段,有时候我们也不完全理解,但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我们党内,也允许一些同志保留一些……特殊的贡献方式嘛,只要最终目的是为了革命事业。”赵刚的话,掷地有声,既是证明,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态,暗示组织对于真正的人才,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信任。
王副部长在独立团待了两天,除了开会、座谈,他还深入到训练场、炊事班,甚至和一些普通战士聊天,侧面了解周淮安的情况。他发现,独立团从上到下,对周淮安的评价都非常高,不仅仅是佩服他的智谋,更敬重他的人品。
离开独立团前,王副部长再次找到了周淮安,脸上的严肃少了几分,多了些许温和。
“淮安同志,这两天,我对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王副部长看着他,缓缓说道,“你是个难得的人才,对党忠诚,有勇有谋,更有一些……常人不及的远见卓识。你的那些建议,很有价值,我会向总部详细汇报。”
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至于你说的那些‘特殊渠道’和‘运气’,我们理解。革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各种形式的力量。好好干,组织上相信你,也会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你的作用。”
周淮安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这次总部的特殊“审查”,算是顺利过关了。王副部长的话,无疑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
吉普车再次卷起黄土,消失在远方。李云龙咧着大嘴,一拳捶在周淮安的肩膀上:“好小子!我就说没问题!王副部长临走前还特意跟我说,让我好好‘照顾’你这个宝贝疙瘩呢!他娘的,老子手下出了你这么个人物,以后看谁还敢小瞧咱独立团!”
周淮安笑了笑,心中却在思索王副部长最后那句话的深意。“更好地发挥作用”,会是什么呢?李云龙之前那句“等老子升了旅长,独立团团长就你来当”的玩笑话,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正一点点地朝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可能性,悄然靠近。而平安县城大捷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也绝不仅仅是独立团内部的欢欣鼓舞。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