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亮剑:我在晋西北当军需官 > 第117章 新芽破土,希望滋长

第117章 新芽破土,希望滋长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春耕己经结束。*a\i′t^i~n/g+x^i^a`o^s·h¢u~o^.^c\o!m*根据地在周淮安的带领下,迸发出了惊人的活力。那些从系统中购买的高产种子,配合着《简明农业技术手册》上的科学种植方法,开始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威力。

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如今一片生机勃勃。玉米秆子拔节生长,比往年同期足足高出了一大截,叶片宽厚油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土豆藤蔓也铺满了田垄,己经有经验的老农扒开土看了看,惊喜地发现下面己经结了不少小土豆,个头也比预想的要大。

“乖乖,周先生这神仙种子,真是名不虚传!”王大力站在一片玉米地旁,看着那些比他还高的玉米秆,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嘴。他以前也种过地,可从没见过长势这么喜人的庄稼。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指导的!”瘦猴得意洋洋地挺了挺胸脯,他负责的那片试验田,因为严格按照手册操作,如今也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前几天他还因为施肥不当,被周淮安点名批评,回去连夜抱着手册啃,总算是把技术要领给掌握了。

百姓们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周淮安发自内心的拥戴。他们亲眼看到,是周先生带领大家打跑了鬼子,是周先生拿出了救命的粮食和种子,是周先生教他们科学种田。在他们心中,周淮安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化身。根据地的凝聚力,在共同的劳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中,空前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步入正轨,周淮安开始着手恢复根据地的手工业。,微.趣~小`税_ ¨已^发*布_蕞*歆′璋/洁!他利用系统中购买的基础工具和少量关键材料,如优质钢材和耐火砖,首先帮助村里的老铁匠李师傅重建了铁匠铺。

李老头是个倔脾气,一开始对周淮安拿出来的那些“亮晶晶”的钢条还有些不信任,嘀咕着“中看不中用”。可当他将一小块钢材加热锻打时,才发现这钢材的质地远胜于他以往用过的任何材料,韧性好,易于成型,淬火后的硬度更是惊人。

“好钢!真是好钢啊!”李老头抚摸着打好的一把崭新的锄头,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用这批钢材,不仅打造了许多急需的农具,还成功修复了一批在战斗中损坏的步枪枪栓和撞针。这些修复好的步枪,立刻补充给了游击队,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武器完好率。

“周先生,您这钢材要是能多弄点来,俺老汉保证,不出仨月,咱们根据地的梭镖、大刀,都能换成钢口最好的!”李老头拍着胸脯向周淮安保证。

周淮安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单纯依靠系统购买成品钢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铁匠铺,木工房、简易的纺织点也相继恢复起来。虽然规模不大,产品也简单,但至少能够解决一部分根据地军民的日常所需,减少对外部输入的依赖。

在重建家园的间隙,周淮安也没有忘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深知,没有文化,就难以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根据地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于是,他亲自组织开办了夜校和识字班,动员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青壮年百姓参加。+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

一开始,大家的热情并不高。白天干活累得筋疲力尽,晚上谁还有心思学那些“之乎者也”。瘦猴就是典型的代表,一拿起课本就打瞌睡,嘴里还嘟囔着:“周先生,俺学这个有啥用?难道认识字,鬼子的子弹就打不着俺了?”

周淮安耐心地开导他:“瘦猴,你想想,咱们缴获了鬼子的地图,你要是认识字,不就能看懂哪里有埋伏,哪里是鬼子的薄弱点了吗?咱们缴获了鬼子的文件,你要是认识字,不就能知道鬼子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了吗?以后咱们要发展壮大,要学习更厉害的本事,不识字,怎么行?”

一番话说得瘦猴茅塞顿开,虽然学习过程依旧痛苦,但至少端正了态度。夜校的油灯下,常常能看到一群年龄各异的“学生”,跟着小先生(通常是根据地里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或者周淮安本人)一笔一划地学习写字,大声朗读着课文。虽然条件简陋,但学习的氛围却十分浓厚。

根据地的面貌,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扫荡”后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田野里是辛勤劳作的身影,村庄里是琅琅的读书声和叮叮当当的劳作声。尽管物质条件依然艰苦,但所有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根据地惊人的恢复速度,以及之前“斩首渡边”、“全歼黑风”等一系列辉煌战绩,早己引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