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回去吧,容朕再考虑考虑。¢看¨书¢屋! ~首′发\” 皇帝挥了挥手。
楚尘心中忧虑,却也只能恭敬退下。回到王府,他立刻召集谋士们,将朝堂上的情况详细说明。谋士们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
“王爷,保守派大臣此番发难,来势汹汹,若不能妥善应对,改革恐将夭折。” 一位白发苍苍的谋士率先开口,神色担忧。
楚尘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本王深知此事棘手,但改革乃国家富强之根本,绝不能半途而废。各位先生有何良策,还望直言。”
一位年轻的谋士沉思片刻,说道:“王爷,不妨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收集改革推行以来,百姓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的实例,整理成册,呈给陛下,让陛下亲眼看到改革的成效。其二,与保守派大臣中的关键人物私下沟通,了解他们的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说服他们。”
楚尘觉得此计可行,立刻安排人手去收集相关实例。王府上下顿时忙碌起来,侍从们奔走于各地,记录百姓因开垦荒地而丰收的场景、商贾因贸易繁荣而获利的故事,以及边境屯田带来的积极变化。
与此同时,楚尘挑选了几位与保守派大臣私交较好的官员,让他们从中斡旋,安排与关键保守派大臣的会面。?k!a^n+s!h`u~d·i/.·c¢o?m′
数日后,收集到的实例材料堆满了楚尘的书房。他亲自整理,将那些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数据一一罗列,形成了一份详实的报告。
而在私下沟通方面,也传来了消息。一位关键的保守派大臣,吏部侍郎张大人,同意与楚尘见面。
会面安排在一处幽静的茶楼。楚尘早早来到,身着便服,神色平和。不多时,张大人也到了。
“张大人,久仰大名,今日有幸与大人一聚。” 楚尘起身,恭敬行礼。
张大人微微点头,表情严肃:“王爷客气了。此次会面,想必王爷是为改革之事而来。实不相瞒,我等并非有意与王爷作对,只是祖宗成法不可轻易更改,以免动摇国本。”
楚尘微笑着请张大人坐下,说道:“张大人的顾虑,本王明白。但时代不同了,如今国家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若不改革,如何恢复国力,如何保境安民?”
说着,楚尘拿出整理好的报告,递给张大人:“张大人,这是改革推行以来的一些成果,还望大人过目。”
张大人接过报告,仔细翻阅,脸上的神情逐渐发生变化。看到百姓丰收的场景描述和商业繁荣的数据,他不禁微微动容。,+新?!完?本&+神?站?%? ?最t31新^a章-节°%更/??新£$?快?¢¨
“王爷,这些皆是实情?” 张大人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疑惑。
楚尘郑重地点点头:“句句属实,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去实地查验。改革并非本王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为国家长远利益着想。”
张大人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王爷,看来是我等之前有所误解。只是改革涉及众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谨慎行事。”
楚尘心中一喜,知道张大人已有松动,连忙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本王推行改革,一直秉持谨慎态度,每一项举措都是逐步推进,力求平稳。而且,本王也希望能得到像大人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支持,共同完善改革。”
张大人思索良久,终于说道:“王爷既有此决心,又有这般成效,老夫愿意再观望一段时间。若改革真能持续造福百姓,老夫也不会再多加阻拦。”
楚尘大喜,起身再次行礼:“多谢张大人通情达理,本王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与张大人会面后,楚尘信心大增。他将这份报告呈给皇帝,并附上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再次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已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皇帝收到报告和书信后,仔细阅读。看到那些详实的数据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描述,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楚尘确实用心了,看来这改革之举,并非毫无益处。” 皇帝自言自语道。
数日后,朝堂之上,皇帝再次提及改革之事。
“诸位爱卿,楚尘所奏改革之事,朕已深思熟虑。如今看来,改革初见成效,百姓受益,国家经济也有所复苏。朕意继续推行改革,但也需诸位爱卿同心协力,确保改革平稳进行。” 皇帝目光扫过群臣,威严地说道。
保守派大臣们面面相觑,见皇帝态度坚定,虽仍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多言。
楚尘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