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京冷笑不语。
上辈子他怕这号人,这辈子可不怕。
闹剧收场,看热闹的村民也散了。
杨进京简单洗漱一下,准备去大队部。
临走前,他看了眼站在院里的家人——王素心一脸疲惫却已经心智坚定;雪梅抱着新书包,眼里有光;耀元几个虽然懵懂,却都站得笔直。
"素心,"杨进京轻声说,"今天把老大的东西收拾出来,让他搬走。"
王素心点点头:"你放心去忙吧。"
大队部里已经挤满了人。
分田到户是大事,全村老少爷们没一个缺席的。
杨进京一进门,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小了许多——早上的事显然已经传开了。
"杨队长来了!"有人喊了一嗓子。
张建国把杨进京拉到主席台:"老杨,今天咱们按家庭人口分地。你家...现在几口人?"
这个问题很微妙。
按说杨耀唐已经分家,不该算在内。
但农村规矩,分家一般要等儿子另立门户才算数。
"八口。"杨进京毫不犹豫地说,"我、老伴、雪梅、耀宋、耀元、耀明、雪兰、耀清。"
张建国点点头,在花名册上做了标记。
杨进京知道,这意味着自家能分到十一亩地。
上辈子因为算上老大两口子,分了十三亩还多,但后来老大根本没种,还得他来干。
分地过程很顺利。
杨进京作为生产队长,对每块地的成色了如指掌。
他特意选了靠近水源的八亩好地,剩下三亩中等的地也都在村边,方便管理。
"杨队长,"分完地后,张建国把他叫到一边,"赵县长让秘书来电话,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进京一愣:"什么事?"
"去县农业局的下属公司啊!"张建国压低声音,"老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吃商品粮啊!"
杨进京这才想起昨天赵县长的当面邀请。
上辈子他因为家庭拖累,几次上调机会都放弃了。
这辈子...
"我得跟家里商量商量。"杨进京说。
"商量啥啊!"张建国急得直跺脚,"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
杨进京笑笑没说话。
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但得先把家里安顿好。
回家路上,杨进京遇到了刘媒婆。
这老婆子一看见他就想躲,被杨进京一声喝住:"刘婶子!"
"杨...杨队长..."刘媒婆讪笑着转身,"有事啊?"
"传个话给刘瘸子,我知道他是你的娘家本家侄子!"杨进京盯着她的眼睛,"再敢打我闺女主意,我就去县纪委举报他贪污粮站物资。"
刘媒婆脸色大变:"你...你胡说啥..."
"是不是胡说他心里清楚。"杨进京冷笑,"你问问他,去年那批救济粮,少了三千五百多斤吧?"
刘媒婆脚底抹油溜了。
杨进京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微扬。
上辈子刘瘸子酒后吹嘘过这事,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
回到家,院子里静悄悄的。
王素心在厨房做饭,雪梅帮着烧火;耀宋依然还在修那辆破自行车;其他几个孩子不知跑哪玩去了。
"老大呢?"杨进京问。
"搬走了。"王素心头也不抬,"林家来人了,把东西都拉走了。"
杨进京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素心,你看看这个。"
王素心接过一看,是县农机站的培训通知:"耀宋真要去?"
"嗯。"杨进京点头,"下周一报到,管吃管住,一共也就三十五块钱学费。"
王素心惊讶地瞪大眼睛:"这么少?"
"有补贴啊!学好了,将来开修理铺,比种地强多了。"
杨进京顿了顿,"雪梅上学的事我也托人了,预计三月一号开学就能插班。"
王素心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你说了算。"
下午,杨进京带着耀宋去看了分到的地。
八亩地连成一片,土质肥沃,灌溉方便。
上辈子他分到的都是边边角角的贫瘠地,种啥啥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