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清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爹,大哥真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杨进京斩钉截铁。
"哦..."耀清低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粒。
王素心悄悄抹了抹眼角。
杨进京看在眼里,却没说什么。
他知道妻子一时难以接受,但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
饭后,杨进京去了趟大队部。
回来时,手里多了个布包。
"什么呀?"王素心好奇地问。
杨进京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摞崭新的课本和几支钢笔:"给雪梅买的。三月开学用得着。"
雪梅接过课本,手指轻轻抚过封面,眼里闪着泪光:"谢谢爹..."
"好好学。"杨进京拍拍女儿肩膀,"将来考大学,给爹争口气。"
雪梅用力点头,把课本紧紧抱在胸前。
耀宋在一旁看得眼热,却不敢吭声。
"耀宋,"杨进京转向二儿子,"农机站的事定了,下周一我送你去报到。"
耀宋激动得脸都红了:"真的?谢谢爹!"
"别高兴太早。"杨进京正色道,"学不好照样回来种地。"
"我一定好好学!"耀宋拍着胸脯保证。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王素心的心情也好转了些。
她悄悄拉住丈夫的袖子:"老头子...你变了..."
"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杨进京问。
王素心思索片刻:"说不上来...就是觉得,你比以前有主意了..."
杨进京笑而不语。
他当然有主意——上辈子吃过的亏,这辈子绝不会再吃。
夜深人静时,杨进京独自来到院里的枣树下。
月光如水,照亮了他手中的调令——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股副股长,行政24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辈子他因为家庭拖累,他放弃了很多次机会。
这辈子,他要牢牢抓住。
正想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哭闹声。
杨进京循声望去,是村东头方向——赵老憨的老宅就在那儿。
"又闹什么幺蛾子..."杨进京摇摇头,转身回屋。
第二天一早,杨进京正在院里劈柴,张建国急匆匆地跑来:"老杨!出事了!"
"怎么了?"杨进京放下斧头。
"你儿子和儿媳..."张建国喘着粗气,"昨晚上打起来了,闹得全村都知道了!"
杨进京皱眉:"因为啥?"
"听说是因为林娜娜要回娘家,你儿子不让..."
张建国压低声音,"林娜娜现在在村里到处说你们杨家不仁不义,连亲儿子都容不下..."
杨进京冷笑。
这招他早料到了——明的玩不过,就来阴的。
"让她说去。"杨进京重新抡起斧头,"我杨进京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人说。"
"可是..."张建国一脸担忧,"这对你上调县里可能有影响..."
斧头重重劈下,木柴应声裂成两半。
"那就走着瞧。"杨进京擦了擦汗,"对了,赵老憨的房子...真能住人?"
"能是能..."张建国苦笑,"就是漏雨...屋顶也太破了,怕塌了..."
杨进京点点头,心里有了计较。
他可以教训儿子,但不能真让他们流落街头——毕竟,他终究是个父亲。
"建国,帮我个忙。"杨进京突然说,"找几个人,把赵老憨的房子修修..."
张建国会心一笑:"就知道你嘴硬心软。"
"少废话。"杨进京笑骂,"记着,别说是我让的。"
"明白!"张建国挤挤眼睛,"保证办得妥妥的!"
看着张建国离去的背影,杨进京长舒一口气。
上辈子,他在床上瘫痪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这个道理!
教育孩子就像种地,不能光浇水不间苗,也不能只间苗不施肥。
这个度,他上辈子没把握好,这辈子,一定要拿捏准了。
正想着,雪梅慌慌张张从屋里跑出来:"爹!娘让我告诉您,刘媒婆又来了!"
杨进京脸色一沉:"她又来干什么?"
"说...说是给雪兰说亲..."雪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