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桶,轻声说道,“娘让我给您送饭。”
杨进京微微一愣,他对这个大儿子的印象一直不太好。上辈子,杨耀唐除了向他伸手要钱外,几乎从未主动关心过他。
“放那儿吧。”杨进京指了指办公桌,随口问道,“店里生意忙不忙?”
“还……还行。”杨耀唐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道,“爹,我……我想跟您商量个事……”
杨进京心中冷笑一声,他就知道杨耀唐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找他,肯定是有求于他。
“说吧。”杨进京面无表情地看着杨耀唐,等着他说出下文。
“听说您要在村里办厂……”杨耀唐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搓着手,“我想……我想去帮忙……”
杨进京惊讶地抬起头。上辈子杨耀唐眼高手低,从来不屑于干实业,整天做着发财梦。
"为什么?"
杨耀唐低下头:"林娜娜她弟...就是那个在供销社上班的...说您这厂子肯定赔钱...我...我想争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进京鼻子一酸,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上辈子临死前的那一刻,那时候的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得神志不清,身体极度虚弱。而杨耀唐,他的儿子,最后一次来看望他时,脸上竟然也露出了这样倔强的表情。
杨进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当时误以为儿子是来要钱的,所以对他态度冷淡,甚至有些不耐烦。然而,现在他才明白,儿子那时的表情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对他的关心和不舍。
“行。”杨进京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指指旁边的椅子,说道,“坐下吧,我们一起看看方案。”
父子俩的头挨在一起,认真地研究着方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
临走时,杨耀唐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杨进京,说道:“爹,您变了。”
杨进京微微一怔,问道:“嗯?怎么了?”
杨耀唐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您什么事都自己扛,不愿意麻烦别人。可现在……”他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您会用人了,连张虎那样的混混都能收服……”
杨进京笑了笑,解释道:“这叫借力打力。你要记住,成大事者,不在于自己多能干,而在于能不能让各种人为你所用。”
杨耀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似乎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月后,东八里庄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杨进京和杨耀唐共同努力的结果。看着崭新的厂牌,杨进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个工厂不仅代表着他们父子俩的事业,更代表着他们之间关系的转变和成长。
开业当天,场面异常热闹,不仅县里的领导们亲自莅临,就连市报社也专门派遣了记者前来报道。杨进京对此早有预料,他特意安排张虎负责接待工作。只见张虎身着笔挺的西装,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对着每一位到来的客人点头哈腰,热情地寒暄着。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文质彬彬的人,竟然曾经是个混混头子呢?
“杨局长,您这扶贫模式真是太有创意啦!”记者手持相机,一边拍照,一边向杨进京发问,“您是怎么想到用村办企业来带动贫困户的呢?”杨进京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实践出真知嘛。我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对农民的需求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正当杨进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扶贫理念时,刘长山突然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他的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让人看了有些不舒服。刘长山走到杨进京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杨副局长,恭喜啊!市农业局的马处长特意来参观学习,你给介绍介绍呗?”
杨进京心中一紧,他当然知道这位马处长的来头。马处长不仅是刘长山的大学同学,还在市里分管项目审批,以难缠着称。面对这样的人物,杨进京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热情地迎上去,伸出双手与马处长紧紧相握,说道:“马处长好啊!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马处长五十出头,梳着油光水亮的大背头,态度倨傲:"小杨啊,听说你直接从大队长提到副局长?不错嘛!"
这话明褒实贬,暗示他靠关系上位。杨进京不慌不忙:"都是组织培养。我在基层二十年,对农村情况比较熟。"
"哦?"马处长挑眉,"那你说说,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