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1934湘江:系统狂造军火 > 第74章 枪膛之光,利剑待出鞘

第74章 枪膛之光,利剑待出鞘

行深孔钻和后续的拉削。陆沉自己则投入到拉刀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中。

自炼的碳钢经过反复锻打和淬火,硬度勉强达到了能用于切削普通钢材的程度。但要用它来制作深孔钻头和拉刀,其耐磨性依然是个巨大的问题。很可能钻几个孔,拉几条膛线,刀具就报废了。

“材料是个大问题。”陆沉对小乙说,“咱们得想办法提高钢材的硬度。系统里有没有什么土法炼制高硬度钢的办法?”

他在系统仓库里翻找,希望能找到一些能用现有条件实现的钢铁冶金技术。系统里关于钢铁技术的资料浩如烟海,但大部分都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材料。终于,他找到了一些关于早期合金钢和表面淬火处理的土法工艺。

“找到了!”陆沉眼睛一亮,“可以试试渗碳淬火!把钢材放在木炭粉里加热,让碳渗透到表面,再淬火,能大大提高表面的硬度!”

这个土法渗碳淬火工艺,虽然不如现代工艺精确可控,但对于提高刀具的表面硬度来说,应该有一定效果。

新的希望燃起。工人们开始按照陆沉的指导,搭建简易的渗碳炉,尝试对自制的钻头和拉刀毛坯进行渗碳淬火处理。

日子就在一次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中度过。枪管的深孔钻进展缓慢,经常因为钻头磨损或者偏斜而失败。拉刀的制造更是难上加难,要手工在细长的钢杆上锉出精确螺旋角度和尺寸的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勉强造出了拉刀,在拉削过程中也经常因为拉力不稳或者拉刀变形而导致枪管报废。

但没有人放弃。他们知道,这支枪管里细小的膛线,关系到前线战士的生命,关系到根据地的未来。

小乙改进了深孔钻的进给装置,让钻头前进得更平稳。大锤和二锤两位师傅则凭借着多年的手艺,用特制的细锉刀,一点点地修正拉刀上的齿,试图达到更高的精度。

陆沉则在【虚拟实验室】中反复推演拉削过程,优化拉刀的设计和拉削速度。他发现,拉刀的尺寸和角度必须极其精确,而且拉削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拉力和速度,否则很容易出现“啃伤”或者“跳刀”,损坏膛线。

他带领大家,用“先锋一号”的丝杠改造了一个简易的拉床,利用丝杠的旋转来带动拉刀缓慢、匀速地前进。虽然这个装置的精度依然不高,但总比纯手工拉削要稳定得多。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第一根勉强合格的枪管毛坯终于被钻了出来。孔内壁粗糙,首线度也有些问题,但至少是通的。

接着,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自制的拉刀插入枪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陆沉亲自操作着简易的拉床,缓慢地转动丝杠,带动拉刀一点点地从枪管中拉出。

“吱呀——”

拉刀在孔内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每前进一点,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当拉刀完全通过枪管时,所有人都冲上前去,迫不及待地查看。

用油灯照亮枪管内部,可以看到孔壁上隐约出现了螺旋状的纹路。虽然纹路粗糙,深浅不一,但它确实是膛线!

第一根带有膛线的枪管,诞生了!

这根枪管离真正的合格品还有很远的距离,精度堪忧。但它证明了,在没有任何精密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土法攻关,他们也能制造出枪管的核心部件!

枪膛内的光芒,虽然微弱,却照亮了黑石沟工业前进的道路。利剑己初具雏形,只待打磨锋利,便可出鞘杀敌!然而,如何提高膛线的精度,如何实现批量生产,新的巨大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