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督办的第一期“高级技工培训班”和“军工设计扫盲班”也迎来了结业考核。一批有文化基础、肯钻研的青年工人,以及一些辗转来到根据地的知识青年,经过数月的理论学习和工地实践,基本掌握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热处理等基础知识,有的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零部件的设计。
在简陋的考场里,陆沉亲自出题,考核学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看着这些稚嫩但充满朝气的脸庞,看着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卡尺、千分尺,在图板上绘制着零件图,陆沉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些人,就是根据地未来的工业血液,是红色军工的希望种子。
考核结束后,陆沉亲自为合格的学员颁发了自制的结业证书。“同志们,你们毕业了!”陆沉的声音有些激动,“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根据地的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技术人才!我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我们根据地的建设,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员们群情激昂,高呼着口号。他们即将奔赴各个重要的生产岗位,成为新的技术骨干。
【叮!支线任务:工业的血脉(一)——成功制造并运行第一台轧钢机,产出合格钢材。】
【任务奖励:中型锻压水(油)压机设计图纸,金属材料学(进阶)。】
系统的任务提示再次出现,让陆沉对轧钢机的成功更加期待。锻压水压机,那可是制造重型火炮炮管、炮闩等关键部件的利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根据地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工业潜力的初步显现,不仅引起了日军的警惕,也让某些“友军”坐不住了。国民党顽固派安插在根据地周边的情报网络,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一方面惊叹于根据地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加紧了情报刺探和破坏活动,试图窃取根据地的核心技术,或者策反关键的技术人员。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在根据地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涌动。赵钢领导的保卫部门,神经也越发紧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