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1934湘江:系统狂造军火 > 第108章 废铁里的宝藏,技术方向的选择

第108章 废铁里的宝藏,技术方向的选择

。”老齐看着那些被炮弹炸坏的平炉,满脸心疼。

陆沉何尝不想,但这些大型设备,以根据地目前的工业水平,根本造不出来。

【系统提示:完成特定高难度生产或研发任务,有几率获得【小型生产线模块(如:简易轧钢模块、基础铸造模块)】或【精密机床图纸(如:C6140普通车床简化图纸)】。】

“高难度任务吗?”陆沉看着系统提示,心中有了计较。这些奖励,正是兵工厂目前最急需的。

经过对缴获装备的初步研究和系统分析,陆沉对根据地下一阶段的军工研发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第一,死磕钢铁质量,特别是合金钢和特种钢的冶炼技术,这是所有武器装备性能提升的基础。

第二,集中力量研发更强劲、更可靠的动力源,目标是能驱动十几吨乃至二十吨级战斗车辆的柴油发动机。

第三,改进现有的“开山斧”战防炮和“射日者”高射机枪,提升威力和射程。

第西,也是最大胆的一步——正式启动“多功能履带式装甲平台”的预研工作。

当陆沉在兵工厂的技术骨干会议上,提出要研发一种“全封闭装甲,履带行走,拥有旋转炮塔,能够搭载火炮和机枪,具备一定越野能力和防护能力的战斗车辆”,并且展示了他连夜绘制的几张概念草图时,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草图上的“坦克”,借鉴了九五式的一些特点,但更加简洁硬朗,炮塔也设计得更符合陆沉后世的审美和实战理念。

老齐第一个张大了嘴巴,手里的旱烟袋都差点掉地上:“陆……陆厂长,您这画的是……是啥?铁王八Pro Max版?”

秦振华推了推老花镜,仔细看着图纸,眉头紧锁:“这……这东西,光是装甲就得多少吨?我们那‘铁牛’才十几毫米厚的钢板,都跑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您这个,怕不是得几十上百马力的发动机才拖得动?”

“理论上可行,但工程量太大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小声嘀咕,“光是那个能旋转的炮塔和里面的火炮,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我知道这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陆沉看着众人脸上怀疑和震惊的表情,平静地说,“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铁牛’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有能力从无到有。现在,我们有了日军坦克做参考,有了更明确的技术方向,为什么不能尝试更进一步呢?”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同志们,未来的战争,一定是钢铁的较量。我们不能总是靠血肉之躯去和敌人的坦克大炮硬拼!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铁拳!”

众人沉默了。陆沉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们都是搞技术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难度。但陆沉描绘的前景,又让他们感到一阵莫名的激动。

“陆厂长,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老齐一拍大腿,狠狠吸了口烟,“大不了就是不睡觉,也要把这玩意儿给捣鼓出来!”

“对!我们听陆厂长的!”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陆沉心中稍慰,他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但有这帮不畏艰难的技术骨干,就有希望。更何况,他还有最后的底牌——系统虚拟实验室。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陆沉笑道,“我们先从基础的材料和动力入手。至于这个‘大家伙’,我会在系统的虚拟实验室里进行初步的设计和模拟测试,等条件成熟了,再逐步推进。”

听到“虚拟实验室”,众人的表情才稍微轻松了一些。他们对陆厂长那些“神乎其神”的手段,己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会议结束后,兵工厂的各个小组立刻行动起来。秦振华带着人,一头扎进了合金钢的配方研究中;老齐则领着徒弟们,开始仔细拆解那台日军柴油机的残骸,每一个零件都小心翼翼地编号、绘图。

陆沉则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冶金材料】科技树的解锁条件上——寻找那两种关键的矿石样本。他调出了根据地周边的地质图(虽然非常简陋),结合系统提供的模糊信息,开始圈定可能的勘探区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