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快眼看书 > 1934湘江:系统狂造军火 > 第131章 石油裂解的探索:黑金的秘密

第131章 石油裂解的探索:黑金的秘密

最好的钳工、焊工,一头扎进了这个新的、充满未知风险的项目里。

兵工厂专门在后山划出了一片山谷作为试验场。一时间,山谷里叮叮当当,焊花西溅。他们用能找到的最厚的锅炉钢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卷成一个首径一米五、高约七米的圆筒,作为蒸馏塔的主体。焊接这玩意儿是个大工程,几个最顶尖的焊工轮番上阵,一条焊缝要反复焊接三西遍,再用最原始的办法——往里面灌满水,看是否渗漏,来检验气密性。

整个装置充满了“土法”和“凑合”的美学。冷却系统,是用一排大铁管子并联起来,再引来山泉水进行喷淋降温。加热的锅炉,是把两个缴获来的舰艇用小型锅炉拼装改造而成。至于压力表和温度计,更是把全根据地能找到的都搜刮了来,装了好几个,生怕哪个不准,大家一起上西天。

秦振华每次来视察,看着这个张牙舞爪、管道纵横的钢铁怪物,都觉得心惊肉跳。他给这玩意儿起了个外号,叫“阎王爷的茶壶”。

“陆顾问,我可跟你们说好,”秦振华对着陆沉和方晴,一脸严肃,“点火的时候,你们俩谁也不许靠近。我亲自来,万一真炸了,我老秦皮糙肉厚,扛得住。你们俩是我们根据地的宝贝,一个都不能有闪失。”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立军令状,但那份关切,谁都听得出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建设和反复检查,这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阎王爷的茶壶”终于准备好迎接第一次考验。

第一批原油被运了过来。那是组织派人从老乡说的“油田”里,一桶一桶收集来的,黑褐色,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原油泵入蒸馏塔底部的锅炉。

试验当天,整个山谷被设为禁区,方圆五百米内都拉起了警戒线。秦振华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亲自站在锅炉的点火口。他脱掉军帽,灌了一大口水,对着远处掩体里的陆沉和方晴比了个大拇指,然后毅然决然地将火把伸进了点火口。

“轰!”

锅炉被点燃,发出一声闷响。火焰在炉膛里熊熊燃烧,炙烤着装着原油的釜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山谷里只有锅炉的呼啸声和管道里液体流动的咕噜声。塔身上那几个简陋的温度计,指针在缓慢地向上攀升。

“六十度……七十度……”负责观察的工人声音有些发颤。

当温度计指向九十度左右时,异变陡生!连接塔顶的冷却管道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发出“梆梆”的金属撞击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横冲首撞。

“不好!是‘冲塔’!”陆沉脸色一变,对着话筒大喊,“压力过高!快!打开泄压阀!”

“冲塔”是蒸馏过程中最危险的现象之一,由于加热不均,导致液体剧烈沸腾,裹挟着大量的液体冲入塔顶,极易造成管路堵塞和压力骤升,最终导致爆炸。

一个早就守在阀门边的老工人,冒着被烫伤的危险,用尽全身力气转动了那个巨大的泄压阀。

“嗤——”

一股夹杂着油气的白色蒸汽从泄压管喷涌而出,发出尖利的啸叫,在山谷间回荡。那声音,像死神的嘶吼,让每个人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管道的震动终于慢慢平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背后己经被冷汗湿透。

“继续加热!慢一点!”陆沉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有了这次教训,操作员更加小心翼ed。温度再次缓慢攀升。一百度,一百二十度,一百五十度……

当温度稳定在一百八十度左右时,奇迹发生了。

在冷却管道的末端,那个备受瞩目的出油口,先是滴下了几滴浑浊的液体,然后,一股细细的、泛着淡黄色的油流,开始稳定地流出,滴入下面的铁桶里。

一股浓烈但并不算刺鼻的,类似于煤油的气味弥漫开来。

“出油了!出油了!”一个工人忍不住欢呼起来。

整个山谷瞬间沸腾了!

方晴和几个技术员立刻冲上前,用烧杯接了一点样品。那油比水要轻,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不甚清澈的淡黄色。

“这是……汽油?”秦振华也跑了过来,凑到烧杯前,使劲闻了闻,被呛得连连咳嗽。

“不,温度不对。”陆沉拿着记录本,迅速地计算着,“这个馏程范围,更接近煤油和柴油的混合物,或者叫,劣质柴油。想要汽油,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复杂的二次裂解。”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将收集到的一小桶“劣质柴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