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才想起今天孩子们要从学校回来。
回到家,雪梅已经在了,正帮王素心做饭。
她也提前去了学校,已经正式开始上课了!
看见父亲进门,她眼睛一亮:"爹!"
"怎么样?跟得上吗?"杨进京拍拍女儿肩膀。
"跟得上!"雪梅兴奋地说,"老师还夸我作文写得好呢!"
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爹,这是学校发的奖励和补助...我给您买了支新钢笔。"
布包里是一支闪亮的"英雄"钢笔,至少得十块钱。
杨进京喉头一紧——这傻丫头,肯定把补助全花了。
"胡闹!"他板起脸,"学校发钱是让你买学习用品的!"
雪梅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我看您那支都掉漆了..."
王素心在一旁抹眼泪:"丫头心疼你呢。"
杨进京说不出话来,只能把女儿搂进怀里。
上辈子雪梅现在都...这辈子居然能得奖金得表扬了......
下午回局里,杨进京特意带上了新钢笔。
股室里空无一人,他坐在桌前,轻轻抚摸着钢笔光滑的笔身,眼前浮现雪梅期待的眼神。
"杨股长?"小陈探头进来,"您没事吧?"
杨进京这才发现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没事,沙子迷眼了。"
小陈识趣地没多问,递上一份文件:"省里检查组的名单出来了,刘股长让您准备汇报材料。"
杨进京扫了一眼名单,突然愣住了——检查组组长居然是省农业厅技术处的李处长!
上辈子他去省城参加培训时,听过这位专家的课,是个真正懂行的。
,!
"小陈,"杨进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帮我个忙......"
转眼到了省里检查的日子。
全局上下如临大敌,连走廊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刘长山西装革履,早早等在门口,看见杨进京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嫌弃地皱了皱眉。
"杨副股长,你就不能穿得体面点?"
杨进京笑而不语。
他太清楚李处长和这些专家的喜好了——真正干实事的人,最烦花架子。
检查组来了三辆车。
李处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一下车就直奔试验田,根本不听准备好的汇报。
刘长山慌忙跟上,一路陪着笑脸。
"......这个品种抗病性不行,得换。"李处长蹲在麦田里,捏着麦苗对郑局长说。
"是是是,我们马上改进......"
转了一圈,李处长突然问:"听说你们搞了塑料大棚?带我去看看。"
刘长山脸色一变:"那只是个试验项目,不成气候......"
"在东八里庄。"杨进京上前一步,"开车二十分钟就到。"
李处长眼睛一亮:"现在就去!"
两辆吉普车颠簸着开往东八里庄。
路上,刘长山狠狠瞪着杨进京,小声威胁:"你最好别出岔子!"
到了村里,五个大棚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李处长快步走过去,弯腰钻进了赵老汉家的棚子。
"温度控制得不错!"李处长的声音从棚里传出,"这通风口设计很科学啊!"
杨进京跟着进去,详细介绍起搭建原理和成本控制。
李处长越听越惊讶,问题一个接一个:
"夜间保温怎么解决?"
"病虫害怎么预防?"
"市场销路有把握吗?"
杨进京对答如流,甚至提出了连李处长都没想到的改进建议。
两人越聊越投机,完全把其他人晾在一边。
"老杨啊,"临走时,李处长拍着杨进京的肩膀,"你这套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刘长山的脸黑得像锅底。
回局里的路上,他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
第二天,杨进京被叫到局长办公室。
郑局长满面春风:"老杨!李处长点名表扬你了!说要把咱们县列为塑料大棚推广试点县!"
"都是局长领导有方。"杨进京谦虚地说。
"少来这套!"郑局长大笑,"李处长还问,你怎么对农业技术这么精通?"
杨进京早有准备: